您的位置:首页 > 热门资讯 > [闯王之殇]闯王面馆廖海鹏:以一碗油泼面梦想上市

[闯王之殇]闯王面馆廖海鹏:以一碗油泼面梦想上市

时间:2019-01-01   来源:热门资讯   点击:

   油泼面、臊子面、肉夹馍……看上去,廖海鹏的陕西闯王面馆除了主打陕西口味,并非武汉人熟悉的热干面和湖南米粉之外,并无太多亮眼之处。就连规模也远比不上蔡林记,只有6家直营店。

   但不起眼的表面之下,有着不容轻视的内里:经营11年,他以一碗油泼面起家,如今已琢磨出75个品种,菜单写满整面墙;销量从单店一天两碗,飙升至一天300碗,营业额暴涨150倍。

   眼下,廖海鹏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位于汉口火车站陕西大厦旁的新店。这是一家旗舰店,中式窗棂、屏风,古色古香的羊皮吊灯,西式沙发椅……中西混搭的装修元素,完全颠覆常人对家常面馆的既定印象。而且,店里还将配备可以标准化生产的中央厨房——这正是廖海鹏的勃勃野心:明年在汉开30家直营店,继而以此店为模板布局全国,最终谋求上市。

   与偶像刘永好部分重叠的人生

   “排气烟道一定要做好。工人多,多弄几个插座接口……”

   “沙发桌椅重新摆一下,窗棂屏风的油漆颜色再鲜艳些……”

   记者采访时,廖海鹏的电话响个不停,全是装修的事情等他拍板。对这家担负“走向全国样板间”重任的旗舰店,他倾注颇多,希望能够一炮打响。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从来没把我自己当成个卖面的。”

   有一个细节,或许能说明廖海鹏的心气一二。

   他的手机里存着新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的照片,数量甚至比妻儿的还要多。

   廖海鹏没有见过刘永好,却一直奉他为偶像。遇到困难,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都会翻出刘永好的照片,激励自己。他的经历,也和刘永好部分重叠——卖鹌鹑蛋。

   1976年生于陕西的廖海鹏,父亲曾是部队高干。但1990年-1993年间,父亲病逝,家道衰落,少年廖海鹏饱尝人情冷暖,开始卖起了鹌鹑蛋。当时的鹌鹑蛋2元钱一斤,一斤大约40个。廖海鹏卖着卖着发现,用秤称很麻烦,遇到计较的顾客,称完还会添上一两个,赚不到什么钱。于是,他改按个卖。“一个卖5分钱到1毛钱,不仅省事,最后往往比按斤称多赚不少”。

   之后,他又被母亲送去当地有名的面馆当学徒,初衷是学一门糊口的手艺。1997年2月,邓小平去世。电视台滚动播出的纪录片里,邓公那一句“走出去,看一看”,激发了二十出头的廖海鹏那颗不甘的心。

   恰好,昔日好友来到武汉黄陂当兵。在好友的怂恿下,他也来到武汉。

   初期,他做过搬运工、销售员,后来在武昌中北路一家酒店的厨房专门杀鱼。

   酒店工作时间是每天上午11时到晚上9时,平白空出来的大半个上午,廖海鹏不肯闲着,就跟酒店附近一家餐馆的老板说好,交300元月租卖拉面,只做早餐生意。于是,铁皮炉子一围,加上几袋面粉,他的“面馆”开张了。一个月下来,竟然卖了四五千元,比上班还强。

   廖海鹏决定单干。

   谁说住大饭店的人不吃小面馆

   几经辗转,廖海鹏在汉口161医院旁找到了六七十平方米的门面,打工的酒店老板也给他送来了桌椅。

   当时市场都在传,这里马上会拆迁。廖海鹏不信邪,交了一年的租金近万元。2003年,这间名为扬帆的陕西风味面馆开张了。

   然而,正儿八经开店,销量却远不如做早点时。前三个月,每天只有两碗面的销量,连房租都保不住。

   怎么办?廖海鹏不是习惯坐等的人。“别人不来,我就主动去拉。”他瞄准了附近的扬子江等几家饭店,想把可观的酒店客人发展为自家客群。

   别人不看好:“住大饭店的人,怎么会在你这小餐馆吃面?”廖海鹏自有主张:住饭店的人,有很多不愿意下楼,或许他们愿意换换口味。他悄悄混进饭店,往每间客房的门缝里塞传单。

   果真,电话开始变热线。哪怕一碗不到2元钱的面,他也乐颠颠地去送。“送面也有讲究,高层楼房,从下往上爬要累死。我就直接按电梯上到最顶层,再一家家地往下送。”

   还有附近两家部队院校。“碰到当兵的人,我就塞传单。因为部队里吃面食的北方人多。”

   对周边休闲的老人,廖海鹏也不放弃。那时,许多老人在医院旁边绿化带打麻将,很多独居老人嫌麻烦不愿回家吃饭,偶尔在他店里点份饺子,他总会多给几个,煮得烂一些。老人感动之下,都成了回头客,廖海鹏的面馆生意就此红火起来。

   2011年,他给店子换了个更大气的名字——闯王面馆,并注册了商标,成立武汉闯王餐饮服务有限公司。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创业项目
实用资料
创业故事
致富视频
如何创业
创业防骗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16-2018 民众创业网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