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门资讯 > 善淘网_善淘网周贤:做中国慈善第一店

善淘网_善淘网周贤:做中国慈善第一店

时间:2018-04-27   来源:热门资讯   点击:

  周贤创办的善淘网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线慈善商店”。人们通过善淘网解决了“库存”,还让另一拨人体会到物美价廉的好处,更让公益机构得到了急需的资金,所有的参与者共同促进了物品的循环使用。在整个链条上,闪耀的是多赢的快乐。

  2011年12月18日下午,善淘网的微博上发布了一张意大利名牌Furla红色手提包的照片和购买链接。

  包是由在上海工作的丁劼为捐出的,在此之前,她已将三四十件近乎全新的闲置衣物,一起捐给了这家名为“善淘网”的在线慈善商店。

  在微博上看到包包后,北京一个网名为“清婉悠扬”的姑娘回复说自己被“深深吸引”并“果断下单”,用298元买下了这个原价一千多元的包,作为“送自己的圣诞礼物”。

  这298块的销售收入,一半即149元会通过丁劼为选择的民间公益项目“蒲公英乡村图书馆”,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提供14本书加3支彩笔;另一半则由善淘网旗下的慈善商店发展基金来统筹,目前主要还是用来补贴善淘网的运营成本,以后产生盈余也将用作公益。

  除此之外,这只包从丁劼为到“清婉悠扬”的“旅程”,还为善淘网运营中心的残障工作伙伴,提供了1个小时以上的工作收入。

  接受大家全新或接近全新的闲置衣物捐赠,经过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全职和兼职员工消毒、重新包装以及拍照上传后,以较低的折扣在善淘网上出售,收入用来为一些公益项目“输血”,善淘网的这种模式赢得了“购物狂”们的青睐。

  善淘网显然与通常我们理解的企业不同,它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其收入要输送到各种不同的公益项目上去的。

  这样的企业,叫作社会企业,简单地说就是“以商业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新型组织形式,既追求盈利以实现某种社会价值的可持续,又不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在欧美国家,社会企业的概念从上世纪70年代出现至今,已有较高的社会认知。但在中国,这还是一个正在走出公益圈子的时髦名词。

  做中国慈善第一店

  善淘网的创始人周贤,在30岁之前是一个培训行业的“商人”, 2007年开始关注公益事业。社会企业通过商业模式来解决社会问题,这个全新的理念让她心动不已,“这会比我原先做商业更有趣一点”。后来,她特意选择到社会企业最为发达的英国,攻读公共服务政策的硕士学位。在英国,社会企业最典型的代表——慈善商店到处都是,一个社区旁边可能同时开10家。从那时起,她就特意做了很多考察和研究。

  回国后,周贤下定决心要实现这个在中国前所未有的公益模式。经过多方筹备,善淘网终于在2011年1月上线测试,3月正式开始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线慈善商店”。

  之所以选择电子商务作为运营方式。周贤认为,在中国人流量密集的地区建立一个实体商店需要耗费巨大的运营成本,以及相当成熟的商业经验。而电子商务一方面可以规避实体店的部分风险,另一方面也为企业销售产品带来了更广阔的方向。中国拥有庞大的网购用户,大部分年龄在20到40岁之间的城市人群已经非常习惯于使用网络购物了。

  “我们初期的投入也很大,从最开始只有6位同事,到现在全职人员有十几个,兼职的残障伙伴超过几十人。”周贤回忆创业之初,只有几个顾客来“捧场”,而捐赠的物品都是自己和熟人的。她们没有更多的资金去做硬广告,大部分靠口碑相传,全新的理念推广比较慢。值得庆幸的是,所有知道善淘网的人都非常支持,捐赠和销售趋势也在不断增长,年增长量在30%左右。

  第二个难度是物品收储不易,很多人还不熟悉这种捐赠。善淘网是慈善商店,物品用来义卖,所以只能接受那些全新或者九成新的物品。面对人们的捐赠品,首先就要进行严苛的挑选,其次由同事们手工负责每件东西的清理、熨烫、整理、拍照,这样才能上线销售。

  一般网站都是同一件产品批量采购后创建一个销售页面即可,但善淘网收到的捐赠品大多是孤品,几乎每个产品就是一个页面,除了比普通商品多一道消毒和包装程序外,工作人员们必须花费更多时间和更多人力才能完成逐一拍照、上传的工作。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创业项目
实用资料
创业故事
致富视频
如何创业
创业防骗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16-2018 民众创业网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