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门资讯 > 纽约时报广场_纽约时报:以内容征服世界

纽约时报广场_纽约时报:以内容征服世界

时间:2018-04-26   来源:热门资讯   点击:

  “庞奇”是美国媒体巨头《纽约时报》前出版人阿瑟·奥克斯·苏兹伯格童年时的昵称。9月29日,这位为人熟知的苏兹伯格家族成员在纽约家中病逝,享年86岁。

  从1963年掌舵《纽约时报》到1997年将接力棒传给儿子小阿瑟·奥克斯·苏兹伯格,30多年的发行人生涯,给了庞奇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最终让《纽约时报》得以跻身全球最具影响力报纸的行列。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悼念声明中称赞:“庞奇30多年来帮助改变了《纽约时报》,确保了它‘全球最成功和最受欢迎的报纸之一’的地位。”

  不妥协的“灰色贵妇”

  虽然执掌《纽约时报》的34年成绩斐然,但庞奇早年的记者生涯却并不光彩。作为家族同代人中最有希望继承衣钵的唯一男孩,一个关于他出糗的笑话流传至今。在担任《纽约时报》驻巴黎记者期间,庞奇出席了一场汽车比赛。一辆失控赛车飞向观众席,致使80多人当场死亡,多人受伤。但他对这一目睹的特大新闻却没有任何报道,丝毫看不出媒体从业者的新闻嗅觉。

  然而,时移世易,在成为发行人后的第八年,庞奇在另一件事上的表现却让整个媒体界为之骄傲。1971年,陷入越战泥淖的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不断遭到质疑,民众反战情绪高涨。这个当口,《纽约时报》刊登了一份美国国防部关于越战的秘密报告,揭露了美国政府在越战一开始就蒙蔽、欺骗公众,以获取支持的事实。文章刊登后,时任总统尼克松极为愤怒,援引《间谍法》,以危害国家安全为名,要求《纽约时报》立即停止刊发7000多页的系列报告。倔强的庞奇拒绝妥协,并辞掉了劝他收手的家族律师,冒着巨额罚款甚至锒铛入狱的风险,继续刊登全文。最终,庞奇引用《宪法第一修正案》绝地反击,化险为夷。

  从上世纪开始,《纽约时报》始终保持着灰色的版面和内容上公正、严肃的风格,被人们戏称为“灰色贵妇”。1975年,在才华横溢的执行总编阿贝·罗森塔尔的主导下,庞奇不顾来自家族的巨大阻力,对版面进行了历史性的改变,把报纸划分成了四个清晰的板块。

  借此,“灰色贵妇”华丽转身,不仅让《纽约时报》营收骤增,更使其成为报业纷纷效仿的典范。

  敢于打破常规的魄力和从不妥协的家族基因,成就了《纽约时报》“庞奇时代”的辉煌。在任期内,庞奇带领《纽约时报》走出了经营困境,年收入从1亿美元激增至17亿美元,成为一家让对手望尘莫及的多元化上市媒体集团。

  一个男人的历史

  一直以来,中国人都把曼哈顿的“纽约时报广场”错误地称为“时代广场”,更没人会把这座大楼与一个做报纸的老头儿联系在一起。

  1904年,庞奇的外祖父阿道夫·奥克斯将《纽约时报》总部迁入了“朗埃克广场”,并成功游说纽约市政府将“朗埃克广场”更名为“时报广场”。而那一年,《纽约时报》已有53年的历史。

  阿道夫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报业奇才,19岁与朋友共同创办了《查塔努加时报》。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猎物以图转嫁地方报纸的经营弊端,得知《纽约时报》经营不善后,他预感到自己等待的机会来了。

  当所有投资者都望而却步时,这个本已负债累累的“乡巴佬”,义无反顾地举债7.5万美元购买了“无药可救”的《纽约时报》。

  在接掌后出版的第一期报纸上,阿道夫刊登了他对《纽约时报》的未来期许:“公正报道新闻,无所惧,亦无所私,不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刊载所有适宜刊载的新闻。”在当时喧嚣、浮躁却充满活力的纽约,新《纽约时报》无疑是一丝清新的风。

  在阿道夫1935年去世时,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伟大抱负,以严肃、客观、权威的笔调书写了《纽约时报》的传奇。这也充分诠释了《美国新闻史》对他并不夸张的评价《纽约时报》的历史就是这个男人的历史。”

  继承人的选择常常让上了年纪的阿道夫纠结。他唯一的女儿伊菲珍嫁给了年轻商人阿瑟·海斯·苏兹伯格。但阿道夫并不看好这个女婿。在遗嘱中,阿道夫规定:拿出《纽约时报》50.1%的普通股成立奥克斯信托基金会,在他去世后由基金会控制《纽约时报》的所有权。信托基金的三位托管人分别是朱利叶斯、阿瑟和伊菲珍,最终的决策者由三位托管人选举产生。这其实意味着,阿道夫将继承人的最终选择权交给了女儿。

  在伊菲珍的支持下,阿瑟最终顺利接掌《纽约时报》,成为第二代发行人。

  二战期间,美国开始对新闻用纸进行限制,每家报社有固定配给。面对过量的战情新闻,很多报纸开始利用战时信息版面大发广告财。而阿瑟却做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几乎砍掉了所有广告以弥补新闻版面的不足。《纽约时报》对战争的报道远远超过纽约任何一家报纸。这看似荒谬的运营策略却无意中牢牢抓住了读者和广告商。战争结束后,已经产生严重依赖感的读者和精明的广告商很快成为《纽约时报》的忠实“粉丝”。

  1961年,阿瑟在一次旅途中中风,之后逐渐隐退。病中的阿瑟也不得不面对选择接班人的难题。阿瑟和伊菲珍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就像当年阿道夫并不看好自己一样,阿瑟同样不放心把发行人的位子交给庞奇这个“无所事事的公子哥”。反而是有着永远令人愉快的性格和处事干练作风的奥维尔——阿瑟大女儿玛丽安的丈夫。遗憾的是,奥维尔因病早逝。作为“候补”,37岁的庞奇不得不临危受命,开始了他此后30多年的发行人生涯。

  生不逢时的第四代

  与庞奇相比,现年60岁的第四代时报发行人小阿瑟生不逢时。他不得不面对互联网给报纸带来的巨大冲击。

  尽管时运不济的小阿瑟面临巨大压力,但他却是几代掌门人中准备最充分的一个。自1978年加入家族报社到1992年继任发行人,在接过家族权杖前的14年里,父亲庞奇已经有意识地安排他从最底层做起。在先后接触了驻外记者、广告部经理、出版计划部经理、发行人助理等诸多岗位后,小阿瑟熟知报社经营的各个环节,而且继承了父亲的果敢与坚毅,甚至更具开拓力。

  1993年,他投资11亿美元收购了《波士顿环球报》。他曾面对数百位美国媒体大佬放言:“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可以创造未来。只有那些可以持续为人们提供知识的公司,才是21世纪媒体行业的真正赢家。”

  从2010年开始,小阿瑟尝试逐步把《纽约时报》由印刷版向网络版转变,而他选定的新总裁兼CEO马克·汤普森曾出任BBC总裁,其技术背景无疑是苏兹伯格家族最为看重的。

  据《纽约时报》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尽管今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86%,广告收入和营收也分别同比下滑了8.9%和0.6%,但《纽约时报》的电子版订阅却出现了11%的提升。

  “我们最终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停止《纽约时报》的印刷,日期待定。”2010年9月8日,小阿瑟的这番表述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没有了每天早晨在地铁站花2美元买一份《纽约时报》的日子,很多美国人无法想象自己的一天将怎么过。(编辑/张本科)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创业项目
实用资料
创业故事
致富视频
如何创业
创业防骗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16-2018 民众创业网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