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创业项目 > 城市项目 > 义乌模具_“义乌模式”曾经的凶猛哪去了

义乌模具_“义乌模式”曾经的凶猛哪去了

时间:2018-12-31   来源:城市项目   点击:

  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带有“义乌”字样的小商品市场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从城市到乡村,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个名叫“义乌”的连锁市场。市场里面应有尽有,价格便宜。“义乌模式”在许多地方经济中是个很热的词。

  可是,这些年植根于义乌本土的小商品城依然在蓬勃发展,但传播到各地的小商品市场经营得有点良莠不齐。被抽走的优惠政策,已经改变的购物习惯,凶猛崛起的电商,各种因素正冲击着喊了多年的“义乌模式”。

  南京:网商抢生意,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南京义乌小商品城”经过10年的发展,曾经让人们趋之若鹜。但最近,这里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就是这两年,东西突然卖不动了。”李大姐的文具批发店在南京义乌小商品城已有六年多。六年前,她刚到小商品城时,这里刚刚起步,租金便宜,市场管理方还出面帮他们联系了浙江的文具生产商,政府也给出了很多政策优惠,小店的成本很少。

  “成本少,生意也红火。”李大姐说,当时的主要客户是江宁附近的企事业单位办公室,也偶尔有来自外地的小店老板。“大家都是来批发,量小的直接从我这拿,量大的我联系厂家,赚点差价。”

  这种模式风光了好几年,盈利一直不错,直到最近两年,才突然有点不灵光了。“一些老客都不上门了。”她特地打听了一下,不是哪个竞争对手抢了生意,而是人家开始网购了。“比我这便宜,比我这方便,直接送货上门。”李大姐数着对手的好处,有点咬牙切齿。

  已经年逾5旬的李大姐不是不想开网店,她弄明白了一切流程之后,还是觉得不行,“人家搞批发的网店都是厂家直供,我这转一道手,怎么也竞争不过他们。”

  类似李大姐的情况,在南京义乌小商品城中并不少见,除了几家江苏本地企业的门市,几乎所有的销售商都是从厂家拿货,再卖给顾客,中间多了好几道环节,成本根本压不下来。

  “真不知道怎么办了。”很多商户都这样感慨。

  淮安:租金不免了,两家“义乌”生意都不好

  江苏淮安有两家“义乌”,“港龙喜临门淮安义乌国际小商品城”和“淮安义乌商贸城”。它们都很年轻,开业时间均为2012年。但这才仅仅过去不到两年,商品城里面的商户就有些灰心了。主要原因是,政策优惠过去了,黄金时代也过去了。

  在“港龙喜临门淮安义乌国际小商品城”,上午9点半左右,除了等着生意上门的商户和正在忙碌的保洁员之外,商城内外几乎看不到太多的人。一整天,前来购物的市民人数寥寥。共四层的商品城,除第一层尚有多数百货商铺正在经营之外,二层和三层则多半商铺空置,即使还在营业的,也多集中在人流上下的电梯口周边,第四层更是无一商铺经营。

  这样的冷清,与当初开业时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了解,这家商城开业当天,开业典礼可谓声势浩大。但对于商户来说,“第一年免租”才是让他们最心动的条件。当初,商户蜂拥而至,连靠边的位置,都被抢租一空[来源:www.cyonE.com.cn/]。免除租金后,低廉的价格,多种类的商品,让当地市民趋之若鹜。虽然小商品城地理区位优势不明显,交通也不便利,但着实红火了一阵。但红火极其短暂,生意越来越差,“一年的免租期过了以后,很多商户就不做了。”有人这样说。

  如今,驻场商户则把生意形容成:“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除了免租金政策消失的问题之外,竞争不过当地的老牌批发市场,也是商户们头疼的问题。

  位于淮阴区的淮安义乌商贸城,紧邻淮安汽车北站,附近有淮安火车总站和公交总站,交通条件不差。但这里的生意也很萧条。

  商户钱老板是2012年11月18日淮安义乌商贸城开业的时候就入驻的商家,做的是文具生意,当初,他一举包下了12间商铺,连货物和装潢总共投资了50万元,但去年一年,他只赚回了2万多元。

  “还好总店在淮安苏北批发市场,现在生意就靠总店撑着。”钱老板说,他在“义乌”这个店不算小,但零售多,批发少。同样是开分店,老店在汇通市场的李老板,则表示自己跟弟弟在“义乌”包的两间新商铺,已准备低价转租了。“还是要靠汇通的生意撑着。”

  宿迁:在网购和同行竞争的夹击下艰难转型

  宿迁市义乌国际商贸城是宿迁市最大的综合性批发市场。然而,许多商户均表示最近两年销售额有明显下滑。

  “2011年几乎每个月都能达到20万,多的话都能达到40万元。但是前年开始明显下滑,好的时候一个月就十几二十万。”在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内,经营妇幼用品批发的商户小刘翻开他的账本说,他从2006年开始入驻义乌国际商贸城,经历了从逐年增加到2011年开始下滑的全过程。

  小刘表示,近两年,同行竞争和网购盛行对小商品批发行业有较大影响。2011年,同一条街上从事妇幼用品批发的商铺只有七八家,而现在已增长到了十五六家。另外,由于网购的迅猛发展,从2011年开始,小刘就明显感觉到零售的商品少了。许多顾客在询问价格时都表示:“网上卖的质量也跟这差不多,还便宜。”

  在网购和同行竞争的刺激下,许多商户为此也在寻求转型的道路。“从去年底开始增加产品种类,增加了一些婴幼儿配套的服装和日用品,零售的商品没有以前多了,虽然在批发的数量上有增加,整体有回升,但还是不如以前。”另一家妇幼用品批发铺的老板说。

  一位经营家纺的商户介绍,这一类商品大多是零售和团购,批发所占的比例不大,再加上卖的都是床单、被褥等“大件”,受网购的影响较小,所以目前的生意还比较惬意,但很难保证将来会继续轻松下去。

  相较于家纺行业的轻松,商贸城里的建材商户就烦恼得多。“竞争激烈,一年不如一年。”从2008年开始在义乌商贸城经营建材门市的业主王先生介绍,2008年至2011年是建材行业的“黄金期”,但现在不行了,今年的订单比2008年最少下降了80%。

  “如何转型”成了商户们最常讨论的话题。大多数商家目前都在自身商品的品牌打造、增加商品种类和销售渠道上下工夫,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解析:“义乌模式”曾经的凶猛哪去了

  “我们曾经向义乌当地交过一笔费用,但实际上,我们不属于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南京义乌小商品城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汤传义说。这种情况很普遍,宿迁、淮安的“义乌小商品城”也跟义乌没太大关系。“主要是复制了义乌模式。”有知情人说。

  所谓的“义乌模式”,也曾经像如今的电商一样席卷全国。1982年,中国小商品城创建后,发展迅速。种类丰富、商家云集、价格便宜,批发和零售并存。在义乌逐渐吸引世人目光,近五六年“义乌小商品城”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出现。这些商品城大多在城市郊区,政府给予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低廉的房租和优惠的政策让这些小商品城发展迅速,但因市场受众大多是郊区民众,消费能力较弱,以批发为主,而且兼营会展业务。

  一切都跟义乌很像,除了没有当地强大的生产能力。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各地的义乌小商品城大多从义乌或者浙江其他地区进货,把造价低廉的商品加上各种额外费用后售出,因为成本低,这些商品的售价依然很低,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

  不过,当电商发展,物流业逐渐发达时,这种模式变得落后。“既然都是浙江产的,我干脆从那边进货好了。”越来越多的批发商有了这样的想法。而零星的售卖者不再买账的,是各地小商品城的质量。

  “以前喜欢逛这里,是因为便宜,现在我觉得,买东西,去商场更好,虽然贵些,但质量也好。”很多顾客这样说。

  不再优惠的政策、消费观念的转变与电商的冲击,正在破坏着小商品城昔日繁华的基石。江苏南京、淮安、宿迁等地的小商品城都是这样,还有几个地方,干脆取消了规划。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创业项目
实用资料
创业故事
致富视频
如何创业
创业防骗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16-2018 民众创业网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