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创业项目 > 农村项目 > 农村致富小项目|2010年农村致富项目:种植致富案例

农村致富小项目|2010年农村致富项目:种植致富案例

时间:2017-12-01   来源:农村项目   点击:

  蕉柑嫁接引来客商如潮

  虽然已过了柑橘采摘的高峰期,但福建省诏安县建设乡坪路村零星几片成熟稍晚的柑橘园内,仍是一片忙碌,货车穿梭。

  种植柑橘,本来并非坪路村的传统。1989年,村民们注意到隔壁的广东省饶平县新圩镇蕉柑种植区销路、收益都不错,开始引进蕉柑试种。3年后,首批蕉柑收获。市场比想象的要好,潮汕客商几乎都是主动上门收购,村民不出家门就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尽管销路较好,坪路村却并非抱住蕉柑不放。2003年,坪路村从汕头市潮安县金石镇引进了两个柑橘新品种,在蕉柑上嫁接改良。这一改变,着实让村民们欣喜,新品柑橘的价格平均高出蕉柑40%以上。截至目前,全村一半蕉柑已经完成嫁接改良。以平均每公斤2元计算,全村柑橘销售收入超过350万元。人均纯收入近3000元。(4月15日第二版)

  盆栽有机菜能吃又好看

  在山东省沂源县土门镇华盛食品公司蔬菜育苗基地的温室里,种植的观赏兼食用的韭菜、黄瓜、西红柿等盆景,观赏期长达3个多月。今年5月,公司经理丁念华投资50万元引进盆栽韭菜、西红柿等10余个品种,租用闲置大棚,在棚体上罩上密封网,松土后培育菜种。经过1个多月的精心管理,再把菜苗移栽至1400个盆内,不出一个月,一盆盆蔬菜就长得亭亭玉立。投放市场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菜商争相前来购买,每盆菜卖到200余元。目前,全镇已发展盆栽蔬菜棚8个,培育盆栽蔬菜2.5万盆。(9月10日第七版)

  棚养豆青虫成天价美食

  近日,笔者来到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南岗乡南岗村“豆丹”养殖大户荀唯月家时,一批宾馆、饭店的老板正在他家的养殖基地争着购买新逮着的“豆丹”。好不容易抢购到5公斤“豆丹”的县城老字号餐馆“点点香”大酒店女老板介绍说:“每天我们抢购来的新鲜‘豆丹’早早就被慕名而来的客人订完了,价格较往年有所提高,现在一盘1200元,初夏刚上市时更贵———1500元左右。就这样,收购鲜活‘豆丹’常常是一‘虫’难求。”这种“豆丹”实际上就是豆青虫,学名豆天蛾。它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人体无法合成的氨基酸。灌云民间很早就有烹饪豆青虫的习惯,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成了本地招待贵宾的独特美食,该县也因此成了全国最大的“豆丹”交易集散地,近几年,“豆丹”相关产业效益年年都达到数亿元。

  受季节限制,“豆丹”一直无法常年生长,人工繁殖难度大,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近几年,随着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部分农户试验起用大棚温控技术养殖并获得成功,现在价格稳定在每公斤300多元仍然供不应求。(7月17日第五版)

  小剪刀剪出高价茶

  福建省南靖县盛产高山乌龙茶,农民采下来的茶经过粗加工,每公斤卖价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现在全县茶叶的年产值突破12亿元;然而同样的种植条件,这里的茶叶曾经最多只卖10元钱1公斤。

  南靖县过去主要种植一种叫毛蟹的乌龙茶,用于出口做饮料,过去200公斤才卖800多元,每亩地的收入也就500元左右。2001年,当地政府引进了一种叫丹桂的乌龙茶让老百姓种植。书杨镇的农民简荣辉试种了半亩,加工出来的价格翻了1倍。丹桂属于高香型乌龙茶,只有采摘最上面的三片叶子制作干茶,泡出来的茶水才能散发出香气。只采三片叶,大剪刀的精度肯定不行。为此,县里的技术人员要求农民改剪刀,只采形成住芽以后的中开面三个叶。2008年,南靖的土楼申办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南靖的丹桂乌龙茶的知名度得到了提高,价格涨到200多元1公斤。茶农李钦富的40多亩地,一年的收入是18万元到22万元之间。(3月2日第八版)

  土豆也能棚里种

  近日,笔者在内蒙古武川县走访了几个村,一排排大棚很是抢眼,有的农家房前屋后也散落着一个个大棚。武川县位于内蒙古大青山北麓,这里的农作物以土豆为主,因为大都是旱坡地,产量不高。然而就一年多的时间,大棚种植已使武川农民的种植习惯悄然发生了改变。

  这里的大棚比标准大棚要小,当地叫中棚。笔者见到了第一个种中棚的农民曹金宝,他去年4月种了两个棚,1亩地,种的都是土豆,因为比大田土豆早上市约两个月,奥运会开幕前,他种的中棚土豆亩产已在5000斤左右,大部分进入了奥运会的厨房。土豆运走后,他接茬种的白萝卜又泛出了青苗。去年,他两棚地纯收入3600元,种1亩中棚的收入顶大田近20亩。老曹是村支书,在他的带动下,他所在的哈乐镇二号村半数以上农户都种上了中棚。目前,武川土豆种植总面积约70多万亩,近几年内,该县将继续加大推广力度,使中棚种植达到5万亩。(5月16日第一版)

  种植箬叶卖过茶叶价

  湖北省鹤峰县五里乡云遮雾绕的大山上,既没有值钱的矿藏,也没有名贵药材,可每天有几千人上山寻找箬叶;它可以包粽子,不仅筋细,软度好,能够保鲜,还具有一种特有的清香。由于箬叶都是野生的,人人都可以上山采摘,不需要一分钱的投入,当地老百姓就能从这些山上捡回来一亿多元。

  2003年年初,五里乡紫荆村的村民王先福砍掉了经营多年的9亩茶园,从山上挖来野生的箬竹移栽到地里,只搞活了9根。促使他作出这个“荒唐”决定的,其实是2001年的一个订单———衡阳外贸的一个总经理出价1.4万元/吨收箬叶,说有多少要多少。山上的野生箬叶由8角钱/公斤逐年上涨到六七元/公斤,九厘米宽的箬叶一般是16元/公斤,但是山上这样的箬叶已经很少见了。所以,王先福决定砍掉茶园栽箬竹。3年后,王先福试验成功了。以前王先福1亩地茶园最多只能收入1000多元,现在他的箬叶收入远远高于茶叶的收入,一亩好箬竹,收入在5000元钱以上。(7月6日第八版)

  莲藕论亩卖买家随便采

  四川省金堂县又新镇新鹤村70亩浅水藕基地的莲藕已经成熟,今年他们的莲藕不再论斤两出售,而是以亩出售,只要收购商出价1亩1200元,莲藕由收购商随便采。去年初,村里成立了集体企业,租用农户70亩稻田发展浅水藕,卖到了1.7元/公斤的价钱,但是采挖莲藕的人工成本高达1公斤0.8元至1元,纯收入并不多。于是,在采挖季节来临之前,公司把所有的莲藕按亩批发出去,目前已有多位老板前来接洽。每亩除去500元土地资金等成本,能赚400元,70亩就有2.8万元的赚头。(9月7日第八版)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创业项目
实用资料
创业故事
致富视频
如何创业
创业防骗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16-2018 民众创业网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