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创业案例 > 潘文凤|潘文波:大学生创业启示录

潘文凤|潘文波:大学生创业启示录

时间:2017-06-03   来源:创业案例   点击:

 

潘文波人生启示录  看准了就要做,哪怕是背水一战,哪怕是筹资借款。潘文波的成功,一方面要要归因于当时会展在中国是一个新行业,在广东也刚刚起步,进入门槛低,竞争程度不高。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刚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潘文波敢做,行动迅速,仅此一点,便与“坐议立谈,无人可及;起而行事,百无一能”的书呆子们划清了界限。 

  

 

 

  游走于学界与商界之间的潘文波,是学者,更是富豪。他旗下的国际照明展,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他走过的路,会给普通的创业者许多启示,更会给那些想把知识变为财富的人许多启示。 

  先介绍下潘文波,他中国会展界十大新闻人物、广东省会展协会副会长、广州市会展协会副会长。1971年出生于湖南岳阳,上世纪90年代初毕业于武汉一所普通大学,后获悉尼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广州大学客座教授、广州光亚展览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光亚咨讯(香港)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

  启示一:选择什么,坚持什么,是成功与否的第一个分水岭 

  1994年,大学毕业的潘文波身揣几百元,孤身一人闯广州。他进入了一家展览公司,当营销代表,具体工作就是拉参展商,说服企业参展。这是一份没有底薪的工作,全靠能力说话,全靠业绩说话,有成绩就拿提成,没成绩连吃饭都成问题。 

  当时的大学生,还不像现在这么多。凭自己的大学学历,潘文波完全可以找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他却全身心地投入在这份没有底薪的工作上。因为,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他认定会展业是朝阳行业,是有前途的行业。在这样的行业里做才会有出息,哪怕是从零做起。 

  一切确实都要从零开始。公司的工作条件很差,不提供任何办公设备,连电话和传真也不提供。联系业务时,要到路边打公用电话。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他坚持了下来。 

  那时的潘文波,“每天像陀螺一样旋转”,骑着破旧的自行车,拿着公司统一发的资料,寻找有兴趣有意向参展的企业。只要客户稍微表现出一点参展的兴趣,他就马上把资料送到人家手中去,不管多远,即使是番禺、花都或者顺德。靠着一双腿,一张公用电话磁卡,潘文波与各家企业打起了交道。一次,在电话亭里打电话,对方不解为什么噪音那么大,他只能解释因为办公室位于大路边,窗户打开,所以吵闹。终于,通过艰辛的努力,付出换来了回报。就在潘文波即将身无分文的时候,他迎来了第一份收获,一笔1500元的提成。这是潘文波会展生涯的第一个成功,钱很少,但意义重大。通过这笔提成,潘文波得已在会展界坚持下来,并最终成为会展界的巨人。 

  [分析]大学毕业后当业务员,一分钱底薪都没有。但潘文波认为自己投身的是朝阳行业,就坚持下来了。事实上,与潘文波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但真能“屈尊”付诸行动的却并不多。或者刚开始投入了,但面对让人难以忍受的艰辛与挫折时,又放弃了。选择与否,坚持与否,成了是否走向成功的第一个分水岭。 

  启示二:创业关键在于行动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和奔走,潘文波对会展这个新行业逐渐了解、熟悉和掌握了。他马上考虑自己的下一步:创办自己的展览公司。他认定,在广州开办展览业务前途无量。因为第一,会展业需要有强大的产业作为依托,广东在这方面是强项,因为广东是个经济强省和制造大省;第二,“中国第一展”广交会长期扎根广州,使广州具备了发展会展必备的硬件设施设备;第三,广州临近港澳台,可谓天时地利俱全。 

  在周密地计划和准备之后,潘文波筹集10万元资金,于1995年5月成立了广州光亚展览公司。这家公司是广州展览行业成立较早的民营展览公司之一。 

  这年的12月,公司举办了成立后的第一个展览会——冬季家电展览会,盈利十万元。

  第一次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潘文波,此后,他拓展了展览的范围,从家电业到纺织、通信、建材等各行各业的展览,他都尝试过,几年间办过的展会类型有30几种。在办不同展会的过程中,潘文波一边寻找更好的展会主题,一边建立顾客群,收集参展企业和专业观众的资料。 

  [分析]看准了就要做,哪怕是背水一战,哪怕是筹资借款。潘文波的成功,一方面要要归因于当时会展在中国是一个新行业,在广东也刚刚起步,进入门槛低,竞争程度不高。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刚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潘文波敢做,行动迅速,仅此一点,便与“坐议立谈,无人可及;起而行事,百无一能”的书呆子们划清了界限。 

  启示三:善于发现、善于比较,总结才会步步高

  一个展会的开办,最难是在选择主题。一个好的展会主题是展会成功的前提,潘文波一直在寻求最佳的主题。有一次,他到中山古镇的灯饰市场参观,看到了一个潜在的大市场。他分析了灯饰展的发展前景,认识到广东是一个灯饰生产大省,中国60%以上的灯饰生产企业集中在广东。而全中国除了上海有一个2000平方米展位的展览外没有其它同类的展览,广东的灯饰展更是一片空白。广东有办灯饰展的市场需求,更有强大的产业基础,这是一块还没被切开的大蛋糕。 

  他又分析了自己以前举办的展览。虽然他已在全国各地举办各类展览30余个,可是毕竟不是自己的“根据地”,每次都要劳征远战,以至于每次展览都难以上规模,上档次,尤其是费用高,效益不明显。鉴于以上的考虑,潘文波审时度势,瞄准了这个巨大的商机,当机立断决定办照明展。 

  为了能使参展商消除展览会上无人订货的顾虑,潘文波磨破嘴皮、认真细致地向企业老板介绍展览能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而为了使展览上档次,吸引照明器材生产商前来参展,他又主动邀请了中国照明学会担任展览的主办单位。1996年12月,第一届广州国际照明展如期举行,展出面积2000平方米,吸引了共96家企业参展。展览会结束后,尽管只有三万元的盈利,但这毕竟是潘文波办中国照明展道路的第一步,他已成功地迈出第一步。 

  第一届成功之后,潘文波连续办了几次照明展,规模一届比一届大,档次一次比一次高。随着照明展的愈办愈旺,潘文波继续对自己从事的行业进行对比分析。要全力办好一个展会,要想一个展会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就得集中所有的资源进行扶持。当时,光亚展览公司还只算是一个中等的展览公司,而公司开办的展会却多达几十种,资源分散。潘文波大刀阔斧砍掉了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其它展会,只保留最有发展力的照明展。实践证明,潘文波的取舍是正确的,照明展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照明展会。

  做了全国第一,下一步应该怎样走呢?1999年,潘文波开始意识到假若展览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规模和档次很难再上一层楼。惟有走出国门,与世界竞争才能超越自己。潘文波主动跟国外公司联系,跟外国的驻华机构和各种国外机构联系,收集了庞大的海外参展商和买家资料,争取更多的国外企业和买家来参展。到第七届,广州照明展已经达到了亚洲最大的规模,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世界展览巨头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照明与建筑展。 

  [分析]采访时,潘文波总喜欢说“从学术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喜欢大篇大篇的阐述自己的战略理论。这是善于分析、探索和总结的表现。如果有了些许成功就不再探索,不再对自己所做的事作分析总结,就不会有进步。 

  启示四:把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智慧在此显现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展览公司,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看到了光亚展览公司的茁壮成长,看到了中国大市场的极大吸引力,于是向光亚抛来了“绣球”。在经过两年多的接触和努力后,2003年11月18日,广州光亚展览公司与全球展览巨头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合作,正式成立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

  在此之前,光亚是效益非常良好的公司,与外资合作,在管理的某些方面受制于外资股东,有些人为光亚感到可惜。但潘文波不这么认为。他说,此前光亚各方面越做越好,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成功,但发展到的层次越高,面临的竞争就越多,要过的坎也越多。光亚在亚洲没有对手,但随着影响力的增加,必然会与全球展览业老大——法兰克福产生正面冲突。所谓高处不胜寒,与其与法兰克福冲突、对决,不如与其合作。与法兰克福合作,等于为光亚的未来买了份保险。 

  与光亚合作,法兰克福获得了进军中国的入场券。 与法兰克福合作,光亚在一夜之间就拥有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参展商、十几万家专业买家和数百万重量级的观众资源。2005年的“广州国际照明+建筑电气技术展”比历届展会组织更成功,影响和规模更大,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共有1216家参展商,4万多名专业观众,其中包括8216名海外买家。这次的成功,证明了双方的合作是双赢。

  潘文波自信地认为,到2010年,光亚举办的照明展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专业展。 

  进一步合作后,光亚、法兰克福双方也拓展了合作的范围。除了金牌的照明展之外,医疗器械展是另一个重头戏。2006年3月7日至9日,第四届广州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在广州琶洲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展会共吸引了25600名专业观众和买家,200多家企业报名参展,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分析]放弃部分股权,与法兰克福合作,确实是高明的一招。中国的私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总会遇到各种瓶颈,或被跨国公司打压,或由于自身管理问题而在一夜之间坍塌。与实力强大、管理规范的外国公司联手,确实是买了张保险。“想不做大,想不做好都不可能了!”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创业项目
实用资料
创业故事
致富视频
如何创业
创业防骗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16-2018 民众创业网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