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创业案例 > 苏化集团|苏花集团董事长李亚娟:创业从辞职卖花生开始

苏化集团|苏花集团董事长李亚娟:创业从辞职卖花生开始

时间:2019-01-17   来源:创业案例   点击:

西楚网讯 从只身回乡创业到创立自己的苏花品牌,从传统销售到网络销售,十多年的时间里,李亚娟通过辛劳和智慧,将小小的八集小花生卖到全国各地。《创业在宿迁》今天就带您一起去感受苏花集团董事长李亚娟的“花样人生”。 

李亚娟 江苏百年苏花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辞职卖花生的女人

  在泗阳县八集乡,种植花生的历史可追溯至上千年,家家户户都会种花生,而这里大片的沙土地也最适合种花生。但由于原有的品种壳厚、粒小、出油率低、包装简陋,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效益。

  2002年,在无锡卫岗乳业做销售经理的李亚娟突然辞职,而辞职的理由却是要回家创业,卖小花生。 

  “我的祖上就是种植花生,我的父亲也是种植花生。所以,在我创业之初,似乎是别无选择,把八集花生做成当地农民的致富产业就成了我的创业方向。”李亚娟告诉记者,祖祖辈辈和花生打交道,让她对花生有着天然的亲切感。那么,怎样让这个小小的花生变成“致富果”?

  做花生需要厂房,李亚娟就租了一处居民房;花生要炒制,没钱买设备,她就在街上买了两口大铁锅,没钱雇工人,她只好百般请求,让父母过来帮忙。就这样,忙碌了大半年,2003年春节,李亚娟将自己做好的一千箱花生拉到了集市。让她没想到的是,她的小包装花生很受欢迎。 

  看到商机的李亚娟第二年就将产量扩展到5000箱,同时注册了自己的花生品牌“百年苏花”,因为生产量翻了四五倍,李亚娟也变得更加繁忙,她将花生分摊到小商店、小超市,并且积极拓展外地市场。拼命三郎的干劲,让李亚娟的花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花生产量不仅增长了几十倍,还顺利进入了大型超市。

  2005年,李亚娟突破固有种植思维,引进了壳薄、细腻、适合生食的天府三号、四粒红、海花、花育18、小金生等9个新品种,一下子就让亩均效益增加了3成以上。  

  在销售花生的过程中,李亚娟发现有一种黑花生不仅个头大、产量高,而且营养丰富,特别受消费者青睐。于是她就盘算着将黑花生引入到泗阳来种植。但当种植结果出来后,却让她始料未及。 

  经过专家鉴定,八集的土壤不适合种黑花生。2008年,李亚娟便只身前往山东、河北、辽宁等地考察,最终与沈阳法库久旺花生合作社洽谈成功,当年共同种植的600多亩黑花生也一举获得成功,亩产达300多公斤,效益是普通花生的2倍多。之后,苏花合作社又在吉林松原、河北石家庄、山西渭南等5省12市建立了黑花生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1.85万亩。如今,黑花生已经成为苏花的招牌。 

  这几年的创业生涯,让李亚娟也攒了不少钱。她决定新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可就当她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因为相关的土地证件没有办齐,导致厂房被屡次推倒,损失了近百万元。正当她一筹莫展的时候,时任县委书记的李荣锦得知了她的情况,经党委研究,为她特批了一块土地,终于在2012年上半年将厂房建好,让下半年的花生生产有了着落。 

  如何才能让这样的效益普惠到父老乡亲。在2009年,公司牵头创办了泗阳县苏花花生专业合作社。公司采取“带动+合作发展+利益共享+合同种植+利益返还”的运作模式,带动农户1.5万户,建立花生种植基地2.1万亩。“做事高调”的李亚娟不满足于本地“小打小闹”,她一心要在全国闹出“动静”,到全国各地能种花生的地方建基地。2008年以来,苏花先后在吉林松原、辽宁沈阳、河北石家庄、陕西渭南、山东寿光等5省12市县建立起黑花生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6600多亩。“黑花生”也成了合作社的招牌品种。

  创业第一步已经迈出,但是“创立百年基业,打造百年品牌”才是公司的最终目标。“只有把产品做成品牌,这个产业才能得到长久发展。”李亚娟对此有着明确的认知。因此,在种植花生的过程中,李亚娟对合作社员制定了“六统一”的标准运作模式: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播种时间和栽培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用药、统一采收、统一销售,进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以降低成本、优化基地,全面提升花生的品质。

  “创业十几年,我一直是带着父老乡亲一起干。公司的500亩基地就是试验田,每每有新品种,我都先种,测试成功了再推广给社员种植。要让社员信任,这样才能带领社员发展产业,而不仅仅是多挣钱。”李亚娟说,通过几年的努力,小花生给合作社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合作社把利润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给社员分红:按照高于市场10%的价格收购社员的花生;按照高于20%的租金流转社员的土地;吸纳社员进入合作社上班,并按照高于普通农业企业50%的标准给工人发工资。这样,一年下来,合作社通过特殊方式的分红金额达到了280万元。而对于非社员的农民把花生卖给公司时,公司也会在第一时间现款结算,从不以任何理由拖欠。不过,大家也都知道公司收购花生时要求特别高,水分要达标、果粒要饱满、外形大小均匀。所以,在卖给公司前总要自己先挑一挑。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举动,让花生的品质有了初步的保障。”李亚娟说,诚信是立身之本、质量是取胜之道、品牌是市场之门,每一步都得踏踏实实地走,才能走得更远。而按照无公害、有机农业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加工,苏花换来了“中国著名品牌”“全国诚信AAA级品牌企业”等多个荣誉称号。

  变被动为主动

  “高度决定视野,思路改变格局。做企业,就是要引领潮流。”这是李亚娟创业多年来最深的感触。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李亚娟认识到,花生种植只是产业的基础,靠天吃饭的成分较多。要实现“苏花花生走向全国”的目标,必须进行深加工,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可深加工的路子究竟在哪里?

  经过反复的市场调查,公司把炒制花生作为产业升级的第一步。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公司先后投资50万元建起两个厂房[创业网:www.cYone.com.cn/],并注册了“苏花”商标。公司与省农科院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用于对花生种植、加工等技术研究和开发,并成功研发了各类高档花生油、竹碳花生等“苏花”系列品种。现在,原味花生、黑花生、花生礼盒、红花生等炒制产品已经上市销售。而一袋精包装炒制黑花生可以卖到7元,是生花生的4倍。因其富含硒元素,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炒制花生虽然“吃香”,但由于工序繁杂,基本属于微利经营。2009年,合作社又投资70万元购买了压油机和精炼灌装流水线,加工黑花生油、红花生油、纯花生油和花生调和油,走向产业升级的“更高层次”。生产线每天可热轧花生7500公斤,冷轧花生1.5万公斤。“苏花”的年销售额中,炒制花生的贡献率仅占三分之一,轧制花生油则占到了三分之二。去年,公司又投入45万元新上两条花生油加工自动化流水线,产业升级层次再一次提升。

  除了产业升级,李亚娟也没忽略产品种类的升级。“每年我们都会新推出一些新品种、新果型的花生。”李亚娟告诉记者,公司每年都有几款新产品推出。比如,去年是黑色的大粒花生,明年可能就是白色小粒花生,让消费者每次买产品都能有一个新鲜感。在外形包装上,公司也总是力求创新。125克轻便装、花生礼盒装以及小袋分食装等,多变的外形包装也吸引了非常多的消费者关注。

  “要引领潮流”,李亚娟通过产业升级以及产品升级,走在了产业发展的最前端。现在,公司产品种类十分丰富,“苏花”牌八集小花生、食用油、草鸡蛋、粉丝、金针菜、木耳等土特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经营走向更高理念

  这两年,网络销售风生水起。2014年春节前夕,市委书记的一次到访,让李亚娟对网络销售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魏书记的一席话让李亚娟明白了网络销售的优点以及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之后,她就开始到各地学习成功的网销经验。今年年初,李亚娟专门从苏州高薪聘请了专业的网络销售人员,从页面包装到产品介绍,从活动推广到合作模式,都做了精细的打造。第一个月,公司的网络销售额就达到三十多万元,第二个月就超过了百万。 

  “看一个产业有没有竞争力,就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发展电商的好处令李亚娟非常感慨,“过去省级总代理,销售很难全覆盖。现在是网上平台,没有了中间环节,产品直接卖全国,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企业也提高了知名度。”2015年,苏花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招兵买马,组建了自己的电商团队,并入驻淘宝、京东、苏宁和天猫,苏花的30多个花生产品也陆续在4大平台上线。

  目前,苏花已建成了企业网站,与淘宝、天猫和金种子等网站建立了良好的品牌推广、产品策划和承接订单等联系,网上销售额达到1200多万元,距离“小花生走出国门,闯出大市场”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更让李亚娟感到欣慰的是,在她的带动下,八集镇的花生种植户们不仅不再为花生卖不出去发愁了,而且还卖出了好价钱。2015年底,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她成立了苏花集团,当年集团销售收入就达到了8000万元。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创业项目
实用资料
创业故事
致富视频
如何创业
创业防骗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16-2018 民众创业网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