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门资讯 > [三一重工总部迁移北京]三一重工总部为什么要迁往北京?

[三一重工总部迁移北京]三一重工总部为什么要迁往北京?

时间:2018-04-18   来源:热门资讯   点击:

间谍、绑架、阴谋、毁谤、300亿元融资告吹……2012年11月29日,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突然借媒体之口大爆三一“恨别长沙”之种种“不得已”隐情,矛头直指同处湖南长沙的另一家大型工程机械企业中联重科“恶性竞争”,顿时引发舆论大哗。

  梁稳根是谁?三一集团董事长、2011年中国内地首富、曾为十八大中央候补委员的大热人选。这样一个声名赫赫的民营企业家,竟会因“不堪同城对手之扰”,“绝望”下选择避走北京?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当日晚,中联重科发文直斥该媒体所述纯属“无中生有、恶意中伤、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继而湖南一副省长出面表态,“我们现在还在做工作,希望三一重工继续留在湖南发展。”

  然而三一、中联此番隔空喊话,已然一把扯下双方明争暗斗多年仅存的面纱。面纱背后是什么?

  “悲情”梁稳根

  三一的内部早餐会是每周例会。按例,参会者是三一总裁助理以上管理层、各区域中心负责人、五大产业基地高层及各个事业部的领导,梁稳根主要布置工作、了解各业务部门工作情况并谈自己对企业发展的最新想法。然而2012年11月21日的早餐会却不同寻常。会上,刚参加完十八大回来的梁稳根突然宣布,要将三一职能总部迁往北京,搬迁将在两个月内完成。

  ——这是他第一次明确表达“迁都”之意,且雷厉风行,以致在座的三一高管们都吃了一惊。消息一出,外界更是传言四起。有称三一“迁都”是为攫取更多政治资源,有称其是为加速国际化进程,亦有人称是因为三一在湖南屡遭中联重科“恶性竞争”构陷。

  无论如何,兹事体大。梁稳根1989年始创的三一集团现为中国最大、全球第六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员工5.8万人,2011年营收高达802亿元,上交利税超过160亿元——这在湖南仅次于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其旗下的三一重工、三一国际两家上市公司合并市值更是超过1500亿元。而三一隔壁,就是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七的中联重科。可以说,正是三一与中联齐头并进,让湖南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工业弱省”一举超过江苏、山东、广东成为中国的工程机械第一大省,乃至“世界工程机械之都”。此时三一要“走”,怎么可能?

  舆论如沸数日之后,11月29日,梁稳根亲自对外发声,面对媒体自称一直身处长期被有组织的不实举报、谣言和负面报道的冲击之中。无论他本人还是三一在长沙都无任何秘密可言,行踪都被对手监视,三一内部高层会议因此屡遭泄密,以致他基本不在长沙公司召开任何重要会议,要么辗转到外地开会,要么只敢在办公室外露台上或者三一园区内一处池塘中央的亭子内开会。不仅如此,“在对手那里,三一除了贩毒、卖淫不做外,其他坏事几乎都做绝了”,2011年三一H股上市融资计划亦是因对手炮制的“行贿门”事件最终告吹,损失惨重。

  更耸人听闻的是,梁称其独子梁在中亦曾遭绑架威胁,以致他被迫中止梁在中的接班计划,安排其出国游学。

  ——他所说的“对手”,就是中联重科。

  2012年11月13日,一则名为“三一重工涉嫌派遣间谍和利用技术手段窃取商业秘密”的网帖出现在各大网站,被大肆扩散。该帖将矛头对准三一,列举了三一近3年来窃取中联诸多商业秘密的种种非法手段,包括从湖南农业大学等本地高校物色应届毕业生充当“情报人员”潜入中联等等。与此同时,身陷“间谍门”的一名三一员工被抓,一名员工被监视居住。此后,中联亦坦承:“网帖是中联重科发布在OA系统上的资料,是我公司的内部资料。”

  照梁稳根的说法,正是此次“间谍门”让他终于下定决心“迁都”,“结束这一切,只有靠良知回归,可人性之恶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谁比谁无辜

  可以想见,这是一份必然引起轩然大波的“内心独白”,但因没有当事者中联重科一方的说辞,实属孤证。当日晚,中联重科即发表严正声明,称此说法严重违背事实。

  然而,双方恶斗在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据说“有些客户为了得到更多优惠,甚至把双方的人都约过来。两家公司当着客户的面直接竞争”。

  12月3日中午,记者来到三一总部门口,数十名员工正在此休息,谈及中联重科直晃脑袋,“中联重科不都是跟在我们后面?客户来了长沙,往往是我们前脚走,他们后脚就跟上来了。”而中联方面更是规定员工不能与三一员工有来往,否则开除。

  ——双方究竟为何交恶至此?在梁稳恨看来,2006年是个关键时间节点。三一是纯粹的民营企业,而中联重科成立于1992年,前身为建设部长沙机械建设研究院。2006年,中联管理层完成曲线MBO,从湖南省国资委手中回购了超过30%的股权,从而实现了对中联重科的控制,随后2000年和2010年,中联重科分别在深交所和港交所上市。

  三一集团总裁向文波告诉记者,“私有化之前,两家的竞争还比较理性,参与改制后,(湖南)个别主要领导的子女成为中联的利益合伙人之后,竞争关系就变得非常复杂。对三一动辄就利用公检法等国家公器来进行管制。三一没法在这里立足。”

  然而在中联方面看来,始作俑者乃是三一。正是2006年三一一手炮制的“短信门”事件,让双方竞争关系渐渐失控。

  2006年8月20日,中联在江苏的一台44米中联泵车发生泵架断裂。三天后,中联在全国范围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上百家客户均收到了有关泵车泵架断裂的短信包。

  一位了解该事件的经销商说,此次事件经过查证,证据表明为三一重工员工所为。在此事件后,不少客户开始远离中联,转投三一,而一些已买了中联泵车的客户,则找到中联重科寻求解决方案。

  之后,时任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营销公司总经理的胡立宏对外称,中联重科方面曾致电三一高层,但对方在20多天的时间内未给予任何解释。

  一位在北京三一重机有限公司工作长达7年之久的离职高管,也对记者证实了上述中联的说法。

  至此,双方矛盾开始公开化。按照此后业内人士的说法,如果说不堪忍受恶性竞争,应该是双方都有而不只是单方面存在。

  “沉默”詹纯新

  即便如此,记者在长沙当地采访时,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长沙,三一的确没法跟中联重科竞争。—个显见的事实是,尽管中联重科的股权架构从国有企业转变为仍有国有股份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但目前,湖南省国资委的占股比例仍有16.19%,仍为其第一大股东。用三一人的话说,“它这种亦国亦民的身份决定了它比三一更有‘竞争’优势。”而另一个较为敏感的原因是,同为湖南人,梁稳根出身草根,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则出身名门,其父为原湖南省高院院长,岳父曾任湖南省委第一副书记。

  1992年,刚刚升任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副院长的詹纯新,带领7名科技人员,借款50万元,创办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此前,詹的运途平坦,1980年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至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直到2008年,詹纯新还担任院长一职。

  而在詹纯新进军工程机械领域后的两年,梁稳根采纳向文波建议,作出了第一次“迁都”的决定,实行“进入大城市、进入大行业”的双进战略,从相对偏远的涟源搬迁到了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从事混凝土等工程机械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和服务。

  此后,三一和中联重科一步步成长为世界级的工程机械巨头。

  业内人士多评价三一高调、激情,中联低调、内敛。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亦是梁、詹二人的写照。“梁在30岁时就开始创业之路,做过很多生意。贩过羊、酿过酒……创业屡次失败。最终选择重工这一行,把一个民营企业带到今天的地步,克服的困难何其多,的确很不容易。”长沙当地一名主管领导感叹。梁至今仍保持早起习惯,只要在长沙必会在7点召开早餐会议。

  而对于詹,业内多评价其思维缜密、精于细节。詹20年来,完成了将一个事业单位向股份制企业的转变,其过程也颇为艰辛。

  诸如此类种种缘由也反映在政商关系上,湖南省委的一位人士亦对记者承认,中联重科不仅能够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层的重视,在下面的执行部门方面,也非常“吃得开”,而尽管湖南省某些高层领导非常重视三一,不过三一长期以来激进的行事风格颇受不少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不待见。

  或许正因为这种天生的“不安全感”,三一选择了四处布局,产业基地在湖南省外和省内各占一半,而中联重科在湖南省内的产业基地产量占比则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反过来说,这会不会让湖南方面相对更为倚重中联重科?

  也许,这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没有答案。

  2009年,中联重科营收达207.6亿元,净利润23亿元;当期三一重工营收为164.95亿元,净利润为19.62亿元。这是中联重科2006年改制以来业绩首次超过三一重工。

  紧接着2011年,低迷的宏观经济导致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举步维艰。三一和中联重科两大巨头之间的恶斗,更是全面爆发。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创业项目
实用资料
创业故事
致富视频
如何创业
创业防骗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16-2018 民众创业网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