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实用资料 > 养殖技术 > [陈文龙纪念馆]陈文龙怎么养南美白对虾如何成就千万财富

[陈文龙纪念馆]陈文龙怎么养南美白对虾如何成就千万财富

时间:2017-09-20   来源:养殖技术   点击:

这是一个沿海的小渔村,村民们世代以出海捕鱼为生,但在这个小渔村里家喻户晓的,却是一个浙江省在陆地上水产养殖的顶尖高手。

记者:认识陈文龙吗?

村民:认识,认识。

村民:搞养殖的。

村民:陈文龙是搞养殖的,我也是搞养殖的。

这个人就是陈文龙,今年53岁。他养殖南美白对虾平均每亩的净利润在浙江省范围内是最高的。

陈文龙:一亩地的收入可以买辆小轿车,小轿车也有豪华的,好的小轿车买不起。宝马,一百多万,十万八万是可以的,好的买不起,十万八万的肯定买得起。

养殖南美白对虾,平均每亩的净利润一般在几千元,最多不会超过一万元,而陈文龙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净利润却可以达到11万元,创造了浙江省农业吉尼斯纪录。

陈文龙在村里家喻户晓,不仅仅是因为他亩产的高利润,更是因为他不爱搭帮凑伙、喜欢独来独往的个性。

王安宁:我觉得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人家没有的东西他喜欢做。

就是因为这种不一样,陈文龙在搞养殖的20多年里,只要他愿意做,就从来就没赔过钱。如果说陈文龙到底怎么和别人不一样,大家肯定会提起2002年的那次土地招标会。

2002年,小沙镇计划把11个村的600亩土地承包出去,然后由承包者投资,改造成池塘,发展陆地水产养殖。

张和平:产业结构调整,镇里商量之后,向外面贴了一个公告,把全镇的人,有技术的人,来承包。

春节之前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小沙镇政府举办招标会,把600亩土地正式对外承包。会场内外,人们的话题都集中在了陈文龙身上,并且很快形成了对立的两派,一派认为陈文龙肯定会来争取承包这600亩土地,因为他是当时镇里最大的养殖户,另一派说陈文龙肯定不会来,因为这个人做事情向来都是与众不同。两种观点都有依据。当时陈文龙做的还不像现在这样大,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呢?

 

陈文龙是土生土长的小沙镇毛峙村人,和父辈们一样,十几岁时就出海打渔,1983年,陈文龙出海捕鱼时遭遇风浪,渔船被毁。他干脆就放弃了出海,到岸上搞起了养殖,无意间成了小沙镇陆地水产养殖的第一人。当年,陈文龙养了300亩中国对虾,一年就赚到了三万七千元钱。

陈文龙:这时候的三万七千元,和现在的不一样了,比现在的三百万还多呢。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看不到钱,都是十元十元的,没有五十元的。

在万元户还很稀罕的年代,一个毛头小伙一年赚了三万多元钱,这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并纷纷效仿,在之后的几年当中,上岸搞养殖的人越来越多。

陈文龙:捕鱼的人不捕了,我要搞养殖,你要搞养殖,增加到60人。

在镇上有六、七十个人开始上岸养殖中国对虾的时候,陈文龙却不干了,他跑到到附近乡镇的农场做工去了。

1992年,我国沿海普遍养起了对虾,养殖规模和产量达到了世界首位,就在对虾人工养殖如日中天的时候,一场对虾病害席卷全国。

周晨光:1992年对虾白斑病暴发以来,可以说中国的对虾养殖受到严重打击。

陈文龙:几乎全部死光了,包括海南、浙江、福建、江苏,全部死了。

小沙镇的养殖户也未能幸免。到了1993年,没有人敢再承包池塘养虾,就在别人纷纷退出的时候,陈文龙却杀了个回马枪,出人意料地重新承包下村里所有的池塘搞起了混养。

陈文龙:文蛤、水白虾,长毛对虾,梭子蟹,四五种。

记者:当时不是全国性的虾病吗?

陈文龙:虾不一样的,中国对虾生病了,比如南美白对虾不会生病的。

就在大家都不敢搞养殖的那一年,陈文龙凭借混养的方式,每亩池塘的净利润达到了5000元。

 

陈文龙:1993年的时候,我的钱赚得不得了不得了的,我1993年的钱赚得最多了,那时候我赚的钱,在定海的房子买了好几套啊。

就是陈文龙的这种性格,让人觉得他为人处事总是与众不同,甚至出人意料,这次600亩土地他是否要承包,人们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2002年初,招标会就在这个会议室举办,30多个养殖户参与竞标。正如一些人所预料的那样,陈文龙并没有出现在会场。

张和平:我们把承包的具体情况给他们讲明白,承包几年,承包费是怎么交。

招标会从早上八点,开到下午两点半,竟然没有一个人承包。

张和平:没有一个人报名,他们都走了,放弃了。

原来大家是感觉到池塘改造费用太高,并且对大面积养殖的风险有所顾虑。

王安宁:一开始你来的话,你根本看都不要看了,都是杂草,稻田建起来的,没人搞的。

镇领dao最后还是找到了陈文龙,看中的就是他的眼光和能力。他的几次选择都能够带来养殖利润的大幅度提高。承包这600亩土地,陈文龙是最佳人选,在陈文龙了解到镇政府的意思之后,很爽快地签下了承包土地的合同,理由也很简单,别人不干了,那么他干。

陈文龙:人家要的话,我不来了,人家不要的话,你给我,同样的价格给我。

在承包下镇里的600亩土地之后,陈文龙还放出这样豪言壮语。

陈文龙:这600亩给我,我怎么不搞浙江第一,我肯定要搞浙江第一。

陈文龙前几次选择都赚到了钱,这次他又在别人放弃600亩土地的时候高调扩张,他有什么高招让自己成为浙江第一呢?

[1] [2] [3] 下一页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创业项目
实用资料
创业故事
致富视频
如何创业
创业防骗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16-2018 民众创业网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