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财富人物 > 黄光裕|黄光胜:从厨房帮工到北京7家重庆菜馆老板

黄光裕|黄光胜:从厨房帮工到北京7家重庆菜馆老板

时间:2019-01-14   来源:财富人物   点击:

黄光胜正在做巫山烤鱼。

  ■人物  

  黄光胜,重庆开县竹溪人,生于1980年,17岁北上学厨,曾在北京开了7家重庆菜馆。现为北京大学旁重庆菜馆“胜学居”的老板。由于敢拼,爱创新,他已经是北京小有名气的重庆菜馆老板。

  故乡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地方,因为那是自己生根发芽之处,最终还是要落叶归根。

  ■声音

  重庆晨报:你在北京创业已经算比较成功,是不是说明创业很容易?

  黄光胜:不是,最初的时候很苦,我也偷偷抹过眼泪,想过回老家,但最后坚持下来了。

  重庆晨报:现在采购还是亲力亲为吗?

  黄光胜:基本上是吧,最主要的是对食品安全负责。很多回头客也是冲着卫生干净而来的。

  开县人黄光胜,从北漂学厨到在北京餐饮圈小有名气,用了差不多20年。他一直坚持着一种诚实的经营方式,同时保持着创新的精神。离开开县20年,黄光胜没有忘记家乡,除了将一些老乡带到北京一同致富外,他还为当地不少慈善公益事业作出了贡献。

  北上打工从厨房开始

  我们第一次见到黄光胜是2015年的夏天,正是北京最热的时候,但在北大旁的“胜学居”,不到中午便开始迎来一拨又一拨的食客。黄光胜戴着眼镜,穿着一件白衬衣,在并不安静的餐馆里给我们讲述他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幸福。

  出生于1980年的黄光胜,家里并不富裕,在五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四。早在11岁时,黄光胜便学会了做饭炒菜。“父母都很辛苦,这也是我初中毕业后就打算外出打工的原因之一。”1996年底,黄光胜坐上了北上的火车,正式开始了他的北京之行,这一去便是20年。

  “我从开县坐了9小时的火车到达州,然后再转火车,又坐了40多个小时才到北京。”黄光胜说,到了北京后,他最开始是在一位远房亲戚的餐馆里帮忙,“通俗地说就是打杂,从买菜开始。”那时候,黄光胜的工作时间是凌晨5点到晚上9点,甚至更晚,干完活就睡餐馆大厅里,几张桌子拼起来就是床。

  北京干燥的气候让黄光胜很难受,有时他甚至会流鼻血。坚持了两个月后,黄光胜终于有了“摸刀”的机会,就是切菜。两年内,他凭着自己的悟性学会了100多道川菜的做法。

  他的“餐饮版图”越来越大

  “其他的不敢说,但从正式做生意到现在,我还没亏过钱。”黄光胜谈起了他在北京开重庆菜馆的经历。

  最初在亲戚店里帮忙时,黄光胜每个月仅300元的收入,除去开销,还能剩100元。也就是在这时,他便立下自己当老板的目标。

  2000年,黄光胜向亲戚朋友借了3万多元,在北京海淀区万寿山附近租了店面,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学厨时(www.cyonE.com.cn/),黄光胜有意识地积累了不少人脉,包括广告商和批发粮油的销售商等,于是餐馆开业推广和粮油进货,黄光胜都选择了赊账,“我那时想,如果开店亏了,可以靠打工还债。”不过,黄光胜不仅没亏,还赚了。不到半年,他的餐馆日均营业额便超过了4000元,“2000年9月5日开业以后,40张桌子,几乎天天满座。”

  2001年,黄光胜看着自己餐馆附近的一家酒楼寻求转让,于是也拿下来了,改做重庆菜。从那以后,黄光胜的餐饮版图逐渐扩大,最多的时候,黄光胜在北京拥有7家餐馆,成为了北京餐饮圈有名的开县人之一。

  让重庆菜有了“北京元素”

  黄光胜开餐馆,很多时候都亲力亲为,例如接下红豆酒楼时,采买、卫生、社交几乎都是他一人在做。为了适应北京人的口味,他还对川渝地区的传统菜肴进行了一些改良,“比如巫山烤鱼,既要有麻辣口感,还得让北京人吃得下去,这种改良成为了红豆酒楼盈利的法宝之一。”接下来,黄光胜如法炮制,将不少重庆本地菜都加入了北京口味。

  当然,对于“做生意以来从来没亏过”的黄光胜来说,口味只是一方面,他还向记者介绍了他对餐饮生意的一些体会:首先是开店的地方要有客流量;其次是要真材实料,不欺客;最后就是在员工管理上,要让大家信服。此外,黄光胜还有一个创新:菜单三个月一换,坚持研制新菜品。据悉,黄光胜甚至还研究出了“渝味海鲜”,如炝炒扇贝、水煮香辣虾、椒盐海鲜等,这样一来,他店里的川菜总有一些地方与别家不同。

  致富后不忘帮家乡人

  “北京的重庆菜馆基本上都是开县人开的。”黄光胜表示,自己加入到了北京开县乡情联络组,经常与12万在京的开县人一道分享各种信息。

  “胜学居”里大部分员工其实都是重庆人,时间最长的员工已干了8年。来自开县的姑娘彭红梅说:“黄光胜是个很好的老板,不仅待人和气,而且肯帮助员工。前年我老家房子垮塌,他还资助了十几万让我在老家建新房。”据悉,彭红梅的父母也曾在黄光胜那里打过工。

  此外,黄光胜还通过教育基金会等渠道对开县当地留守儿童进行捐助,并在川渝等地遭遇各种灾害时伸出援手,他时常帮一些在京打工的开县人返乡创业。下一步,黄光胜打算将餐馆开回重庆,他说:“不管在北京挣多少钱,晚年还是要回去的。” 本报记者 周意立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创业项目
实用资料
创业故事
致富视频
如何创业
创业防骗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16-2018 民众创业网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