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财富人物 > 【唐鲁孙】唐露:曾带着女儿加班现在温哥华设计地标建筑

【唐鲁孙】唐露:曾带着女儿加班现在温哥华设计地标建筑

时间:2019-01-14   来源:财富人物   点击:

  ■人物

  唐露,1965年出生于北碚,第一位在加拿大卑诗省取得注册建筑师资格的华裔女建筑设计师,是温哥华乃至整个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华裔女建筑设计师。

  ■声音

  “我是喝着嘉陵江、长江水长大的重庆人,我一直保留着从重庆带到加拿大来的所有东西,办公室的吊脚楼、黄葛树老照片,时刻提醒自己,不管走到哪里,我的根都在重庆。”

  ■对话

  每年会回重庆看望父母

  记者:有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唐露:离开家乡29年,我时常会想念我的父母和姐姐,他们现在仍在重庆,我每年都要回去看望他们一到两次。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会选择更好的生活,但我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离开家乡29年,唐露身上仍充满了重庆女性的干练和爽朗。

  见到唐露,是在她位于温哥华商业中心的工作室,只见她身穿灰色小西装外套,散发着干练、优雅的职业气质。当时,她刚结束了一场会议,正用流利的英语与合作伙伴告别。

  刚贷款买车就失业

  唐露出生在北碚,1985年,她从重庆建工学院(现重庆大学)建筑设计专业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留校做起了助教。

  1987年,一个机会摆在她面前。当时,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与建工学院有一个交流项目,全校有3名交换生可以到曼尼托巴大学学习一年。唐露有幸获得了这个名额,一年后,她考上了托福,留在曼尼托巴大学读研。

  毕业前,唐露顺利进入一家医疗机构设计公司,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毕业后,她用攒下来的钱,贷款买了一辆小跑车作为毕业礼物。但新车没买多久,公司因业绩不好裁员,她正是其中之一。

  每月车贷700加元,房租600加元……失业让年轻的唐露第一次感到了压力和迷茫,她决定离开曼尼托巴前往温哥华。

  她至今都还记得,1991年的11月1日,那一天,加拿大风雪交加。呼啸的寒风中,她将简单的行囊装上车,从曼尼托巴大学开车前往温哥华。

  整整2天时间,2300多公里,她开着自己的车,奔向一个未知的地方。

  带着女儿加班

  到温哥华后,唐露发出十余封简历,没多久就收到了三家公司的回音。唐露最钟意的,是一家叫城市设计建筑师事务所的大公司,位置临海,办公环境非常漂亮。

  1995年,唐露正式成为加拿大皇家建筑师协会会员,迈进独立建筑设计领域的门槛。但已怀孕的她,跟先生一起去了香港定居。

  女儿两岁后,唐露带着女儿回到了加拿大,并开始独立接一些设计项目。

  “那些年,一个妈妈带着女儿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唐露说,女儿所在的幼儿园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父母每天下午五点半没有按时来接孩子回家,就会被视为不负责任,累积到一定次数,幼儿园有权利将孩子送往政府公益机构交给其他家庭领养。

  从唐露的公司到幼儿园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工作繁忙的唐露是被老师认为经常迟到的家长。为了不让女儿被送到政府机构,她必须每天按时到幼儿园接女儿,没有做完的工作,她只有利用周末,带着女儿去办公室加班。

  那些年,她与女儿在异国他乡相依为命,唐露觉得很辛苦,但也是她最快乐的时候。

  人生困境的“考试”

  女儿在10岁的时候,被接到了在香港的爸爸那里去生活。突然失去女儿,让唐露痛苦不堪,几乎崩溃,她选择暂时辞职休息。

  在最痛苦的时期,她创作出了不少好的作品。

  记得一天深夜十点半,外面下着瓢泼大雨。思女心切的唐露乘着出租车在一座大吊桥上下车了,此时的她,是真的想“一了百了”。

  “当时站在那里想了很多。”也不知道站了多久,骨子里重庆人倔强和不服输的个性让她冷静了下来。她说,人生的答卷,她已经努力写了这么多,相信一定会通过这次考试。只要还活着,她就相信会有成功的一天。

  重新振作起来的唐露很快创办了自己的公司。2005年,她顺利拿到加拿大卑诗省注册建筑师资格,也是加拿大第一个拿到这个资格的华裔女建筑设计师。那一年,她刚好40岁,而在加拿大,拿到这个资质的人,平均年龄是42岁。

  成知名建筑设计师

  现在的唐露,在温哥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平均每年有50个左右的设计项目,其中不乏温哥华的地标建筑,这也让她成为了温哥华乃至整个加拿大最有影响力的华裔女建筑设计师。

  两年前,唐露为一开发商在温哥华做建筑设计。唐露倾尽心血,花费两年时间,请了许多国际专家前来温哥华与相关政府官员沟通。按照她的设计,要在该地块上建温哥华最高的、首个节能建筑大楼。

  因为她简洁漂亮的设计,让该大楼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市值翻了一倍。按照约定,开发商应付给唐露近1000万加元的费用,但至今她还没有拿到一分钱,双方甚至一度对簿公堂。

  尽管工作上有些波折,但已经阅尽千山的唐露,再也没有了当初站在吊桥上的绝望心境。

  本报记者 徐菊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创业项目
实用资料
创业故事
致富视频
如何创业
创业防骗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16-2018 民众创业网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