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财富人物 > 【什么是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3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颠覆,凭什么?

【什么是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3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颠覆,凭什么?

时间:2018-08-05   来源:财富人物   点击:

  2009年,国金证券成功逆袭,证券研究新兴势力开始崛起。2013年,这些新势力以不容置疑的姿态完成了颠覆。继2012年回归“本土最佳研究团队”前十名之后,海通证券今年更以破竹之势一举站上本土研究之巅,取代了七冠王中信证券。将本届23家机构上榜分析师的成绩加总并排序,总成绩并列的情况高达11次。已无任何一家券商敢轻言忽视来自对手的挑战。

  就像那些曾经的“本土最佳研究团队”常客已退出前十名的竞争,研究江湖从来没有永远的王者,但,就像这几年异军突起的广发证券、兴业证券、长江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华创证券等,这个江湖从来不缺探索创新的勇者。其颠覆的资本,可能来自所属券商平台的资金与业务支持,可能来自热点行业的前瞻性布局,也可能来自人才梯队的建设与合理调配,也可能来自还难以从榜单中解读的对互联网冲击的应对与拓展新客户的努力。其长足探索,正使2013年成为中国证券研究业成长进程中又一重要时点。 

  一年一度被改写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榜单,正是当年度各家券商研究业务发展布局的真实缩影。今年的第十一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结果,则折射出更多的意味,其颠覆性的结果,也显露了更多研究转型方向的机锋。如同2000年转型卖方研究一样,2013年,或将成为中国证券研究业成长进程中又一个重要的路标。 

  格局的颠覆 

  研究势力的格局之变,始于2009年。当年,以国金证券成功逆袭、跻身“第七届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四名为标志,一路遥遥领先的优势大型券商开始真切感受到新锐中小券商的冲击力。《新财富》在当年12月以《中国研究新兴势力》为题,直指中国证券研究行业正迎来一轮波澜壮阔的大变局。如今,百家争鸣的格局已然成形,这一行业的力量对比彻底改写。 

  在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中,最能体现研究机构实力的奖项是“本土最佳研究团队”。本届评选中,其结果尤具颠覆性:曾经的“本土最佳研究团队”七冠王—中信证券研究部,被海通证券研究所拉下宝座,居于第二。 

  现实永远比戏剧更戏剧化。2006年,当中信证券研究部力压李迅雷时代的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开启冠军之旅时,可能没有想到,7年之后,李迅雷会率领海通证券上演了一出“王者回归”。 

  2013年11月22日,第十一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颁奖典礼上,举起“本土最佳研究团队”奖杯的海通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感触尤深:“10年前的2003年,是第一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我领导的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也是拿到了第一名。时间过得很快????我想,我们证券行业诸多的分析师们,在这么艰辛的十年,所承受的各种煎熬是难以形容的。当然,这十年也有欢乐,也有成功。希望随着我们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不断成熟,我们证券分析师行业能够一步一步走向辉煌。” 

  无论从第一名的换将,还是今年所有“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的得分,都可以观察到海通证券、中信证券等研究第一梯队的优势正在削弱,第二梯队中国银河证券、兴业证券、招商证券、长江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华创证券的竞争力不容小觑。由于搏杀激烈,进入“本土最佳”前十名的门槛已明显提高:上届“本土最佳”第十名的最低得分为19分,本届则为25分,而25分在上届可以进入前六名。 

  而且,券商之间的得分差距也大为缩小。以本届上榜分析师所属的23家机构为样本,加总上榜分析师成绩并排序,并列情况高达11次,即便是“本土最佳”前十名也同时出现了并列第七名和并列第九名,且第6至10名的总分差距仅在毫厘之间,可谓贴身肉搏。这一情形下,今年排序明年改写的概率大大增加。 

  颠覆,绝非一蹴而就,只因水到渠成。或因近年已深切感受到行业变局,绝大多数券商研究机构负责人在接受《新财富》采访时表示,今年的成绩基本在预期之内。那么,结果何以在此时呈现? 

  这一时点,不仅是中国经济新一轮改革启动之始,亦是金融改革深化之初,因此,无论转型中的证券公司,还是置身局内的证券研究机构,其对新模式、新价值的每一步探索,都会被它们的买方客户记取,并在《新财富》的榜单中呈现无遗。 

  那么,微妙的变局之中,决定研究机构名次更迭的要素,究竟有哪些? 

  券商强,则研究强 

  首先,无疑是券商平台的实力。研究所的成绩不可能与所在券商的实力长期背离,尤其是在目前各家证券公司尝试转型、寻求业务突破的大背景下,券商研究已进入了“团队作战”、“平台优势为王”的时代,券商研究所的站位越发与其母公司的综合能力相吻合,有母公司雄厚的平台支持,才能为券商研究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更匹配的资源配置,研究所才能吸引更多优秀分析师,更全面地覆盖研究领域、中外市场和不同机构客户。这方面,一个典型案例是成功逆袭的海通证券研究所。 

  本届评选,海通证券收获了其在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历史上的第一个桂冠。海通分析师共参加了30个研究领域的争夺,研究覆盖率达97%;入围20个,上榜18个,上榜率达到惊人的60%。这一成绩,与海通证券近年在券商中排名的上升相得益彰(表1)。 

  2013年上半年,海通证券分别超越中信证券、中国银河证券,成为净利润和营业部数量最高的券商。根据长江证券非银行金融分析师刘俊的分析,作为盈利模式转型的领先者,海通证券靓丽业绩源于自有投资和信用融资业务的双驱动,以及在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和股权质押式回购等创新业务上的首发优势,目前,其集合理财、新三板业务的潜力也已彰显。 

  转型带来的海通证券实力提升、业务扩张,为研究业务提供了更强力的支持。这突出表现在人力资源的投入上。2013年,海通证券在引进人才方面收获颇丰,而且,新进人员不仅未有水土不服,反而在评选中更上层楼。2013年初由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转会而来的姜超,今年摘得宏观经济第一名、固定收益研究第二名,一人贡献9分;原供职于华泰证券的传播与文化分析师刘佳宁,更是首次上榜即拿到第一名;由中金公司加盟的电子行业分析师赵晓光,也第四度保持了不败战绩。成绩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或如李迅雷所言:“海通证券给予研究所一个非常大的平台,一个很好的发展体制跟机制。” 

  无独有偶。于2011年回归“本土最佳研究团队”前十名的兴业证券研究所,今年已是连续第二年保持在前七名行列。据该所所长王斌透露:“近几年,兴业证券将研究所作为战略重点进行了投入。费用方面,投入重金;人力资源方面,支持研究所继续扩大队伍,打造一支广覆盖、有优势的团队;薪酬方面,为研究员提供业内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人才选拔方面,对成绩突出者给予破格晋级,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长江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元瑞也表示:“长江证券研究以深入的基础研究、有特色的区域调研等方式,进行差异化竞争。长江证券对研究所最大的支持体现在放权管理,保持研究所的独立性。必要的时候,会协调公司其他业务部门,对研究所赖以生存的佣金提供支持。” 

  券商对于研究业务的支持,资金只是其一,大平台的业务协作优势及券商积极转型创新业务所带来的研究新需求,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券商转型的大背景下,研究如何从同侪创新的资本中介业务中发掘机遇,更值得探索。广发证券研究所所长张岚即认为:“证券公司对研究团队的资金支持虽然必不可少,但除非是资金实力充裕且对研究比较重视的大型券商,否则这一策略不具有可持续性和普适性;而来自其他相关业务的支持,能为研究提供新的内容和收入来源,才是可持续的。但前提是券商自身业务比较齐全,能创造多样化的研究需求。”2012年异军突起、首次上榜即排名“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四位的广发证券研究所,今年继续保持这一地位,稳定在了研究第一梯队。在他看来,广发证券各项业务资格齐全且基本没有短板,为研究团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王斌在谈及研究转型策略时也表示,已加强了对内部平台创新业务的服务:“研究所在资产定价,特别是优势行业研究、定价上具有很强的实力。目前兴业证券研究所不仅继续加强对机构客户的服务,也开始对内部的投行、直投、财富管理等业务部门给予了研究支持。” 

  当然,坚实的平台后盾历来都是中信证券研究团队的优势。本届评选中,中信证券研究部虽未能续写八连冠的传奇,但其实力依然强劲。唯有中信证券与申银万国证券,在包括海外研究/销售、中小市值、最佳销售服务团队等在内的本届所有类别奖项中,皆榜上有名。同时,观其获得第一名的优势行业,如家电(9连冠),建筑与工程(7连冠),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6连冠),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6连冠),非金属类建材(5次第一名),其在新人培养上已成功完成交接班。优势依旧的中信证券,明年能否重上“本土研究”之巅? 

  本届评选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团队是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作为久负盛名的“分析师黄埔军校”,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本届虽然保持了“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不败的战绩—除2003和2008年外,其包揽了这一奖项其余9届的第一名,本次是其五连冠—但在“本土最佳研究团队”排名中,其成绩则有所滑落。不过,其研究第一梯队的地位并未被撼动。这从根据行业流通市值进行的研究机构排名中可见一斑。 

  《新财富》将31个研究领域中的27个行业方向,分为金融、能源、原材料、工业/资本品、非日常生活消费品、日常消费品和信息技术等七大研究领域,并按照截至2013年11月8日的A股流通市值进行排序。将每家机构在每个大研究领域中的各个小行业前五名获奖情况进行加权汇总,得分相同者再按照名次靠前对应行业市值比较,得出每家机构在七大类研究领域中的排名(表2)。这一排名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机构的优势研究领域。七大研究领域第一名分别为海通证券(2项)、国泰君安证券、广发证券、申银万国证券、中信证券、长江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在极具增长前景的日常消费品领域,影响力排名第一。 

  同时,行业流通市值一定程度反映出各行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流通市值大的行业也是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重点,受关注度更高,对应行业分析师的话语权和市场影响力更大。对表2以行业流通市值和名次进行加权汇总,可知各研究机构谁执牛耳:申银万国列第三位,仅随海通证券、中信证券之后。 

  过去10年间,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共培育出190余位新财富上榜分析师,是所有参评券商中最多的,其中,造纸印刷行业分析师周海晨实现了4连冠,固定收益分析师屈庆也收获了3个第一名。未来,随着身为老牌券商的申银万国证券与同处“中投系”旗下的宏源证券合并完成,申万研究业务可望重新发力上行。 

  资源合理配置, 重兵布局热点领域 

  研究团队的名次,与其排兵布阵同样相关。今年,这一因素格外重要。与中国经济重心由投资向消费、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相映证,2013年的A股市场上,传统行业特别是煤炭、钢铁、石油等周期性行业表现低迷,TMT、传媒等新兴行业则备受追捧。这一态势下,基金等机构客户对不同行业及相关分析师的关注度显然大有区别。 

  《新财富》以第十一届最佳分析师评选回收的全部选票作为样本,统计各研究领域的机构投资者投票及分数分布,得出得票率和得分率,二者可以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不同领域的关注程度:某领域得票率和得分率高,说明该领域获得的关注多,投票人所掌握的资金规模大。 

  统计显示,本届评选平均得票率为84.62%,较上届增加0.01个百分点,得票率最低的为造纸印刷行业(82.49%);同时,本届评选的平均得分率为77.54% ,高出2012年2.36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显示,投票人今年对分析师的研究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度。 

  由于宏观统领行业,31个研究领域中,宏观经济受关注度仍是最高,分别获得96.64%的投票率和92.82%的得分率。不考虑总量研究领域,27个行业中,银行、非银行金融、食品饮料位居前三,得票率分别为85.94%、85.71%、85.67%,得分率分别为77.88%、77.82%和78.52%(表3)。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创业项目
实用资料
创业故事
致富视频
如何创业
创业防骗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16-2018 民众创业网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