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创业防骗 > 养殖骗局 > 【张红霞】张宏霞:非洲雁养殖10个月创造销售百万奇迹

【张红霞】张宏霞:非洲雁养殖10个月创造销售百万奇迹

时间:2019-01-09   来源:养殖骗局   点击:

  ●她

  张宏霞,28岁,张家口市宣化县王家湾乡阎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家湾非洲雁特种养殖基地负责人。

  王家湾乡,是个世世代代靠天吃饭的国家级重点扶贫乡,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钱。

  因为干旱缺水、交通闭塞,不论是种植业还是传统养殖业,这里一直没能富起来。

  张宏霞来到这个山沟沟以后,倚靠“桑干河大峡谷景区”这棵大树,特产与景点结合,发展非洲雁养殖。

  凭着一股韧劲儿,两三年的工夫,就带动了当地10个村、300多户农民增收。

  2013年前10个月创造销售额突破100多万元的传奇。

  ●她说

  基层这块沃土让我找到了生长的根,创业让我枝繁叶茂,并且让我寻觅到了笔直生长的方向。

  干旱缺水、交通闭塞,世世代代靠天吃饭的王家湾乡,因了张宏霞带头搞起的非洲雁特种

  养殖,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大学毕业后,24岁的张宏霞到王家湾乡当了村官。一直生活在城里的“娇小姐”,来到了桑干河峡谷深处的小山村,触目惊心的贫穷一度让她想逃,可山里人那份朴实真挚的渴望让她改变了主意,她决定留下来,带领乡亲们致富。

  养殖非洲雁,并非是她“头脑一热”的突发奇想。可创业之初,她没能得到乡亲们的信任,“非洲雁,见都没见过,养成了能赚钱吗?”“城里来的黄毛丫头,能带着村里爷爷辈儿的人们搞好养殖?”

  质疑声中,娇小的张宏霞决定自己先“试养”,她像个汉子一样,独自“摸着石头过河”,终于蹚出了致富路。

  如今,在王家湾人的心目中,曾经的那个“黄毛丫头”早就变成了他们的“主心骨”,她是展翅大山的“领头雁”。

  记者直击

  村里老人叫她“闺女儿”

  1987年出生的张宏霞,成长在张家口市,父母做生意,家庭条件优越。

  在张宏霞的手机里,曾经存着很多当村官之前的照片。照片中的姑娘颇具小资风尚,在都市霓虹中,她坐在洋阳伞下手捧咖啡。

  5月16日,记者见到的张宏霞再也不是相片中的模样。松松垮垮的衬衣很随意,简单清新的打扮与王家湾的山水、人们没有很强的违和感。走在村里,不时有乡亲与她打称呼,小孩子喊她“张老师”,老人们叫她“闺女儿”。

   她,是一名村官,在这里已经四年了。王家湾村的温大爷说,乡里来过不少大学生村官,可留下的没几个,他听说,有些大学生村官在来报道的路上,看到蜿蜒的 山路怎么也走不到头,转身就打道回府了。所以,对能留下来的村官,乡亲们打心眼儿里是喜欢又感激,像张宏霞这种留下来又把自己与这片山水“绑”在一起的, 乡亲们觉得更亲。

  把张宏霞与王家湾“捆绑”在一起的,除了化不开的情深意重,还有就是养在王家湾村废弃校舍里的几千只非洲雁。养殖非洲雁,是张宏霞为这里的人们谋划出的致富路。因为这里太穷了,她说,如果不做点儿什么,总觉得不甘心。

  到村的第一晚哭着睡去

  说起王家湾乡的贫穷,张宏霞坦言,刚来报到的第一天,她也萌生离开的念头。

  大学毕业以后,张宏霞参加河北省大学生村官四级联考被录取。2011年10月24日,家人开车送张宏霞报到。汽车在蜿蜒起伏的山道上颠簸了三个多小时,张宏霞那颗因开始工作而高涨的小心脏,随着越来越深的山路逐渐低沉。

  时值秋后,车窗外是一片枯黄的秸秆,几处低矮的土坯房零星镶嵌在山沟沟里,偶尔还能看到赶着驴车的老农驮水经过……这,就是她要去的王家湾乡。穷,是她对这里最强烈的感知。

  回忆起报到后的第一个夜晚,张宏霞苦笑——呼呼冷风吹着根本关不严的宿舍木门,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耳边是躲进屋里取暖的苍蝇磨翅乱飞的动静。那天晚上,她把头蒙在被子里,哭着睡着了。

  现在,再看看这间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的小平房,张宏霞倒不觉得简陋了。她说,曾经想离开不仅仅是巨大的环境落差,还有心理落差。刚来那会儿,她被安排到乡政府办公室,每天就是分发报纸、擦桌扫地。她心想,既然坐办公室,那为什么非要跑到这穷乡僻壤来坐办公室呢?

  现在不一样了。当年没能走成的她半主动半被动地开始创业养殖非洲雁。她发现自己“是有用的”,也就不想走了。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创业项目
实用资料
创业故事
致富视频
如何创业
创业防骗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16-2018 民众创业网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