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失败经历 > 2014年百货业闭店|传统百货业现状唯艰 传统百货业转型方向是类购物中心?

2014年百货业闭店|传统百货业现状唯艰 传统百货业转型方向是类购物中心?

时间:2019-01-15   来源:失败经历   点击:

  想必不少市民有过这样的经历:逛百货店挑到有喜欢的服装,不是下单购买,而是记下品牌编号上网淘货。

  当传统实体店与互联网狭路相逢,新生力量总能以雷霆万钧之势颠覆传统营销模式。手指尖的“压网络”取代过去的“压马路” 已成现实,在电商呈爆炸式增长的今天,百货店俨然沦为“试衣间”,传统百货业的地位是否已经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线下的实体店该如何革新,以求在夹缝中生存?

  传统百货业现状唯艰

  马云说“天变了”。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的确让世界大变天。受新型商业、电商冲击,传统百货日薄西山。而淘宝、京东等互联网电商却创造了一个个销售奇迹。

  位于宜宾繁华商业地段的洋洋百货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其总面积7600平米,营业面积6000平米,商场装修投入总量700多万元,在宜宾也可算作是大手笔投资的商场,但商场内却显得格外冷清。

  业内人士谈到,传统百货的弊病在于“大而全”、“千店一面”,使得顾客“进一店而知千店”,达不到吸引顾客注意的目的。在经营方式上应进行错位经营,重新选择目标消费群,以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洋洋百货之所以门庭冷落,客观原因是电商冲击。主观方面却是品牌入驻少,选择性小。一楼进门就是童装打折,物品摆放无序,不符合大型商场的气质。二楼品牌太少,布局混乱,内衣、包包、女装,打折的混于一层楼,很不协调。”该业内人士表示。

  “网购这么方便,谁还大老远跑来商场买东西?”老城区一名导购员盯着手机里的淘宝网对记者说,实体店经营困难,许多人认为是电子商务的竞争与分流,导致实体店客人减少、销售下滑。

  而据新闻,由于20年的租约将于2017年到期,上海淮海路曾经的商业“地标”——太平洋百货淮海店近日传出即将关店的消息。

  面对市场冲击,太平洋百货方面表示,正在不断借鉴购物中心业态,积极转型自救,通过增设餐饮区域,提高餐饮比例,或引入儿童教育及娱乐等商户来聚集人气。

  不过,有业内专家并不看好其发展,因为时隔20年重签租约,原本已显颓势的百货商场可能面临租金暴增、成本大涨的问题。

  事实上,上海百货业近年一直摆脱不了衰落的命运。仅淮海路商业街就经历了多家知名百货商场的歇业或调整,包括二百永新、华亭伊势丹、连卡佛、第一百货淮海店等。

  中国其他地方的百货商场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例如,位于西安市中心的百盛东大街店上月中正式闭门谢客;北京的华堂商场大兴店也从本月1日起停止营业。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早前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百货店聚客能力落后于其他渠道,市场份额从2005年的20.5%减少到个位数。

  数据也显示,接受调查的80家规模较大百货企业去年的销售总额同比增长9.3%,利润总额却下降12.05%,销售利润率下降19.53%。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关闭121家,传统零售业出现“闭店潮”。事实上,这种现象早在2014年已显现。据中国零售业市场竞争格局与投资风险评估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101家百货业企业,其营业面积与2013年、2014年同比减少1619.65万平方米。

  电商的便捷及低成本击垮了百货业,但回看百货业自身,却是问题重重。

  传统百货商场无特色难聚人气

  上海市商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指出,不少百货商场经营状况都不尽如人意,没有特色,难聚人气,已成行业顽疾。

  陕西省社科院专家王晓勇则分析,相较于传统百货商场,互联网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省去了实体店空间。而传统百货业无法体现信息社会的优势,导致其出现生存危机,最明显的弊端是无法及时有效地在商家生产信息和顾客需求信息间建立联系。

  专家建议,百货商场积极改变传统商贸模式,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价格、产品、物流方面优势,线上线下融合,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模式的深度融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百货业“闭店潮”仅仅是个开始。当深度接触互联网的“80后”、“90后”年轻人真正成为消费主体,或许才是传统百货业噩梦的开始。

  谁革了传统百货业的“命”?

  昔日“高大上”的百货店,今日成为电商的虎口之羊。当传统商业发生危机,又不能坐以待毙,各百货公司使出各路招数,要么“断臂自救”,要么全面战略转型,要么试水电商,那么,究竟是谁革了百货业的“命”?

  从整体大环境来看,现在商业地产供应过剩,购物中心等项目同质化趋势严重,消费者消费习惯改变、电子商务如日中天、消费大环境低迷等原因多重积累,让传统百货业的道路越来越艰难。多元化、多业态发展才是未来百货业进行转型的大趋势。

  现在很多百货店在增强餐饮、娱乐、休闲的功能,向购物中心发展。如果说,之前凭借优越的地段,传统百货还能有不错的销售业绩,那么今后,在传统的地段价值被电商重新定义后,即便是以往的黄金地段,也很难保障商铺的营收。

  “对于百货业的‘冷’态,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也是一个原因。”老城区一百货店工作人员唐炯丽表示,百货的价格虚高,而消费者追求物有所值。羊毛出在羊身上,成本的削减,更为直接地反映在价格上,所以消费者都喜欢在砍掉中间渠道成本的网上商城购物。

  “线下实体店沦为‘试衣间’,好多消费者都喜欢在实体店试穿后再比价网上购买。”林家巷Miss tang一女装店工作人员张燕谈到,人力和租赁成本高,以及互联网线上渠道的竞争和瓜分,让传统百货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经营逐步陷入困境。

  传统百货业还会有“春天”么? 传统百货业如何转型?

  无论是百货业,还是购物中心,没有一种能够逃过电商的“洗礼”。面对单一、毫无个性的经营模式,实体零售业怎样实现转型?虽然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但怎么解决仍在摸索的路上。

  “‘实体店+电商’双赢融合才是未来商业的主流。”唐炯丽说,单一的渠道既不可能消失,也不是绝对主流。无论是电商新经济模式,还是实体商业传统经济模式,都要回归商业的本质,没有品牌的电商模式是注定无法持久的。

  “一处购物中心,有餐厅、书店、电玩城、KTV等各式专门店,一个商业内就可以享受到‘吃喝玩乐购’各式消费服务。尤其是电影市场的火爆,看电影的顾客激增,也可以带动其他销售业绩。”业内人士提出,集合各种零售、餐饮、文化、娱乐等“一站式”的购物中心模式不失为传统百货业改造的一个途径。

  “电商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消费者只能浏览图片而不能实际体验选购商品;二是售后服务较难保证;三是层出不穷的假货问题。”张燕认为,现在顾客的需求越来越直接,体验消费要求越来越高,定位准确的专卖店则迎合了这一需求。电商的弱点可以成为传统实体店进攻的主要方向。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商业需要全方位、多渠道,电商、传统实体店必须不断融合,才能避免发展瓶颈。要打造线上线下双模式还应根据自身特点,不能急进和模式化。

  走在互联网+的十字路口,要么彼此冲撞,此消彼长;要么彼此融通,相得益彰。变革都是在危机中产生的,是环境逼迫出来的。当躺着都能挣钱时,没人愿意折腾。

  传统百货业转型突围

  面对日益残酷的生存困境,传统百货公司不得不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相关报告中提到,面对逆市,申城百货以转型发展寻求新的突破。体量大的百货店向“大而全”的方向发展,逐步购物中心化,通过增加吃喝玩乐等娱乐体验性业态来吸引客流、提振业绩;体量小的百货店向“小而精”的方向发展,依托细分市场和差异化战略,转型为某个优势品类或几个关联品类的专业专卖店。

  去年年末,王府井百货集团将其公司名称中的“百货”二字拿掉,以显示转型的坚定决心,并宣布成立购物中心公司,以合伙人制的全新体制进军购物中心业态。根据计划,未来五年,王府井集团将有15至20个单体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投入运营。另外,奥特莱斯也是王府井重点发力的另一业态。

  提及转型成功的百货公司,杜斌非常认可百盛优客城市广场的转型,“虽然经营面积仅为4.5万平方米,但是其试营业当日销售额就冲破了1600万。百盛优客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百货概念,转而做城市奥莱的概念。”

  《东地产》记者了解到,百盛优客城市广场是百盛商业集团与韩国衣恋集团联手打造的首个City Mall城市广场,衣恋集团是韩国最大的时装流通专门企业,旗下拥有庞大的品牌资源,这一优势让百盛优客城市广场汇集了多家韩国一线品牌、国际大牌折扣店等,包括韩国超人气卡通乐园COCOMONG PLAY GROUND、衣恋旗下的一线奢侈品牌LUXURY GALLERY、以及主打快时尚的BACTORY品牌。此外,还有Running Man人气成员Gary主理的时尚潮牌HALYANG、韩国网络超人气品牌NANING9、TWEE等。此外,百盛还导入了集团旗下自营品牌BOMBON FASHION等。

  有业内人士告诉《东地产》,在改造前,百盛该店面年业绩不到4亿元,改造后,按照百盛优客城市广场现有表现,将有望向7-8亿元甚至更高的年业绩冲剂,并有可能在未来1-2年内成为城市奥莱业界第一。

  杜斌告诉《东地产》:“目前许多百货中心通过加入一些餐饮、休闲等功能来吸引人流,但许多都是‘半吊子’工程,并不能改变百货公司的实质,效果自然不会很好。而百盛优客的成功就在于模式上的改变。”

  类购物中心是转型方向

  借鉴百盛优客城市广场升级后的成功经验,杜斌非常认同传统百货公司通过引入自营品牌来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

  但《东地产》也了解到,曾经在上海关闭5家门店的玛莎百货一直以来都是自营模式的典范,与英国各大制造商签订长期独家生产合约,包括服饰、食物等所有产品以“圣米高”(StMichael)的品牌销售。与连卡佛等其他自营百货一样,它们买断品牌,在门店销售,自主定价,依靠商品差价而获取利润。

  有业内人士分析,其经营情况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不在于自营百货模式有问题,而在于对这一模式的优势是否结合了当地市场,是否充分有效利用。该业内人士认为:“自营产品为主的百货经营利润来源于去库存的交易效率,所以目标客群喜好的精准把握、货品调整的灵活性以及维护客户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在电商冲击下,货品丰富不再占有优势,快经济、快文化下占主流的快时尚,对百货业来说是巨大的竞争对手,若无法及时调整,即会影响到品牌的总体经营。”

  提及传统百货,许多人的印象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而非舒适惬意的购物场所。事实上,这也是传统百货的弊病所在。消费者在传统百货门店购物时必须要到统一的商场收银台去支付,主要是针对零售商品;而在购物中心,消费者可以直接在品牌店内完成支付,并且通过多个业态之间的结合满足消费者休闲娱乐的需求。

  杜斌告诉《东地产》:“传统百货的出路就是要向类购物中心去发展,一方面与各种品牌进行直接合作,通过折扣来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独有的品牌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同时加强对创新能力的打造,通过制造美的视角来吸引消费者眼球,延长其在商场逗留时间。”

  《东地产》了解,为扩宽收入渠道,新世界百货已拓展自营业务至生活精品、时尚服饰及 餐饮等范畴,更开发合资餐饮项目,并扩大生活配套设施的租赁面积,以增加自营货品销售及租金收入。新世界百货2016财政年度上半年的自营货品销售为5.15亿港元,已经较2015年同期的3.75亿港元上涨37%,租金收入也由2015财政年度上半年的3.21亿增加1.2%至3.25亿港元。

  相关:

  传统百货业遭遇电商剧烈冲击 扫描全球传统百货业转型

  有人说,电商时代的到来加速了百货行业的没落,也有人说,消费者越来越挑剔,朴实的商品已经是难以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实际上,这种现象不止发生在中国。传统的百货行业在国外一些地方也不再走俏。提到美国的百货公司,很多人第一个会想到梅西百货。诞生于1858年的梅西百货见证了美国百货业的发展史。梅西百货遍布于美国各大城市,鼎盛时期客流如织。然而,现在走进梅西百货,除了能看到一些外国游客,只能遇到零星的当地人。

  美国观察员庞哲讲述,自从网购购物、手机移动端购物,以及国际免费运输廉价产品购物开始形成气侯,美国大型零售商的业务就开始急剧下降,2015年圣诞日购物日开始到2016年初的新年假期零售销售,都显示了大型百货公司所面临的挑战是越来越艰巨,在零售百货公司例如梅西百货、塔吉特百货等等公布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时,成绩都大大不如预期,股价分别重挫15%到25%不等,这些公司的高管人员也纷纷借助主流财经媒体对投资者和消费者表示公司正在进行经营模式的改革,并且在近期会尽最大努力向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购物的便利环境。目前很多大型百货公司都开办了自己旗下的名牌减价产品店铺,根据统计显示,美国大型店铺全价销售的产品今年第一季就比去年同期已经下降了4%,而通过网络销售的减价名牌产品则上升了65%。今年3月,网上销售比去年同期更是大幅上窜到升幅86%,有的零售百货公司更是网络与店铺并轨,可以从网上订购,然后到附近的店铺去取货或者是退货,店铺希望能够吸引消费者进入店门之后在店里随意浏览,会意外发现自己喜爱的产品而冲动购物,而这一点则是上网购物所不具备的优势。因为上网时消费者都会有非常有目标的选择性的进行搜寻,百货店铺这方面的优势,目前虽然是仍然非常的诱人,但是在今后的业务模式则仍然要非常具有创意性、并且时时更新,否则在网络竞争之下,每况愈下的局面是很难来扭转的。

  近几年,德国百货业也正处转型的关键期。德国百年连锁商场卡尔施泰特大规模裁员并且缩减店面引发关注。《全球华语广播网》德国观察员王凤波介绍,网购的普及是令百货商场集体陷入困境首当其冲的原因。 网购的人越来越多,德国人口的一半4000多万人口都曾经有过网购的经历。2015年德国消费者研究会曾经发布一个统计报告,10岁以上的德国网民当中,有80%的人都曾网购。德国2015年的数据,零售业一年的营业额当中,网购份额占了8%,如果是具体到非食品类的产品,那网购的份额更是占全年零售业总额的20%左右,主要的网购热门的产品种类是服装、书籍、电子产品和体育娱乐产品等等。德国,它因为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它没有像中国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大量建设的现象。所以说,网店电商对传统的零售业的冲击,在这个表面上看并不明显。更多是表现在统计数字中,比如德国曾经的最大的百货超市集团在2009年提出过破产,后来被国外的更大型的超市集团收购以后,它最终没有破产。但是也是一个例子,说明德国的大型零售百货商场这个模式是越来越受到电商和在线购物的挑战,这是毫无疑问的。

  面对行业低谷期,德国百货商场正努力探索出路。

  王凤波介绍,德国的大型超市和百货集团为了应付在线网购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也采取过很多努力,比如说改善门店的装饰、提高购物者的愉悦体验等等作出过很多努力。而且现在德国绝大部分的这个大型超市集团都有自己的网购平台,就是他们提出所谓的多渠道经营,就是既重视实体店、同时也重视自己的网上购物平台的整合,德国消费者协会今年4月份发布过一个报告,甚至说网购逐年增加的这种趋势,在德国正出现一些停滞,说在线购物呈现出日趋饱和的趋势,这对于实体零售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定心丸、也是一个福音。

  日本城市的百货商场数量繁多,商品琳琅满目,早已成为日本一大景点,吸引着全球游客光顾。在电商冲击的大背景下,日本百货业也经历过行业颓势期,但好在它们并没有混吃等死。《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表示,日本百货业积极改造转型,正将昔日的风采以新的形式展现。

  日本零售业的销售额是140兆日元,其中百货店是6.2兆日元,占4.4%,尽管去年创下了连续7个月持续增长的纪录,但是与1990年的6%相比还是衰落了不少,百货店这20年中受到了专卖店、品牌直营店、网店等的冲击,客户不断流失,然而这已经是日本各大百货公司经过艰苦努力的结果了。为了重新吸引客人回到百货店购物,百货公司纷纷改变经营战略,创造有魅力的购物环境和服务。比如大阪的一家百货店把店铺定位为剧场型百货店,将一部分卖场作为向顾客提供新的、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信息的地方。举办各种设计师作品展、文化主题展,在食品馆中,还租赁该区域的农田、培植有机蔬菜出售,既有当地风味、也引进世界各地的美食。很多百货店还进行大规模装修和扩建,比如东京新宿的伊势丹总店、花费了90亿日元进行改造,为卖场增加了艺术气氛,把各种艺术元素体现在商品展示中,为客户提供了与在其他商店里不同的购物体验。有些百货店也经营自己的网上百货店,但是目前成绩还不够出色。


推荐内容

推荐文章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创业项目
实用资料
创业故事
致富视频
如何创业
创业防骗
热门资讯

copyright 2016-2018 民众创业网保留所有权 京ICP备16025527号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